第四个字是末的成语 共收录第四个字是末的词语31条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背本就末 | 指背离根本,追逐末节。 |
出处:《三国志·蜀志·吕凯传》:“何期臣仆吴越,背本就末乎?” | |
背本趋末 | 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 |
出处:《汉书·食货志上》:“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 | |
岑楼齐末 | 只比较末端,方寸的木头也可高过高楼。比喻不从本着手,则无法认清事实。 |
出处:《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岑楼齐末,不识高卑。” | |
崇本抑末 | 注重根本,轻视枝末。古代“本”多指农业,“末”多指工商业。 |
出处:《三国志·魏志·司马芝传》:“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 | |
德本财末 | 指治国平天下,德为根本,财由德致,故理财为末。 |
出处:语出《礼记·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孔颖达疏:“德能致财,财由德有,故德为本财为末也。” | |
分寸之末 | 比喻微少、细小。 |
出处:南朝·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宁当争分寸之末,竞锥刀之利哉?” | |
封胡遏末 | 比喻优秀子弟。 |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 |
封胡羯末 | 均为兄弟的小名:封指谢韶,胡指谢朗,羯指谢玄,末指谢川。后用以称美兄弟子侄之辞。 |
出处:《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谢道韫)初適凝之,还,甚不乐。安曰:‘王郎,逸少子,不恶,汝何恨也?’答曰:‘一门叔父有阿大(谢尚)、中郎(谢据);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 |
降本流末 | 犹言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进本退末 | 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
出处:西汉·桓宽《盐铁论·本议》:“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 |
捐本逐末 | 捐:抛弃;逐:追逐。指抛弃根本,追求末节。 |
出处:《北史·李谔传》:“捐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 | |
离本徼末 | 犹言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出处:《汉书·严安传》:“侈而无节,则不可赡,民离本而徼末矣。” | |
离本趣末 | 趣:通“趋”,趋向。丢掉根本,追逐末节。 |
出处:汉·徐幹《中论·考伪》:“以此毒天下之民,莫不离本趣末,事以伪成。” | |
离本依末 | 丢掉根本,追逐末节。同“离本趣末”。 |
出处:《晋书·刑法志》:“然而律文烦广,事比众多,离本依末。” | |
弃本求末 | 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同“弃本逐末”。 |
弃本逐末 | 弃:舍弃;逐:追求。古指丢弃农桑从事工商等其他事业。现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出处:《汉书·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 | |
强本弱末 | 犹强干弱枝。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 |
强弩之末 | 强弩所发的矢,飞行已达末程。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
出处:《史记·韩安国列传》:“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汉书·韩安国传》:“且臣闻之,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 | |
秋毫之末 | 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
秋豪之末 |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同“秋毫之末”。 |
出处:《庄子·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 | |
去本就末 | 指弃农经商。 |
去本趋末 | 指弃农经商。同“去本就末”。 |
弱本强末 | 指中央权力削弱而地方势力强大。 |
出处:太平天国·洪仁玕《资政新篇》:“倘有结盟联党之事,是下有自固之术,私有倚倚之端,外为假公济私之举,内藏弱本强末之弊。” | |
舍本求末 | 舍:舍弃;求: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出处:《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 |
舍本逐末 | 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出处:《汉书·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 | |
损本逐末 | 犹舍本逐末。谓抛弃根本,专在枝节上用功夫。 |
出处:《隋书·李谔传》:“故文笔日繁,其政日乱,良由弃大圣之轨模,构无用以为用也。损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 | |
务本抑末 | 从事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 |
出处:《汉书·郑弘传》:“务本抑末,毋与天下争利,然后教化可兴。” | |
凶终隙末 | 凶:杀人;隙:嫌隙,仇恨;终、末:最后,结果。指彼此友谊不能始终保持,朋友变成了仇敌。 |
出处:《后汉书·王丹传》:“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故知全之者鲜矣。” | |
寻流逐末 | 犹舍本求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张本继末 | 把事情的本末说明白。 |
出处:《宋书·礼志一》:“[《左传》]其书善礼,多膏腴美辞,张本继末,以发明经意,信多奇伟,学者好之。” | |
锥刀之末 | 末:梢,尖端。比喻微小的利益。也比喻极小的事情。 |
出处:《左传·昭公六年》:“锥刀之末,将尽争之。” |
第一个字是末的成语7条
末大必折 | 末:树梢,末梢。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属权重,危及上级。 |
末大不掉 | 犹尾大不掉。比喻部属势力强大,难以驾驭。 |
末节细行 | 指无关大体的细小行为。 |
末路穷途 | 穷途:处境困窘。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 |
末路之难 | 末路:最后的一段路程。走最后一段路程是艰难的。比喻越到最后,工作越艰巨。也比喻保持晚节不易。 |
第二个字是末的成语15条
本末倒置 | 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
本末源流 | 源:水源。流:从水源向下游流去的水。比喻事物的主次、始末、先后。 |
肤末支离 | 肤浅琐碎。 |
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 比喻祸害萌生时若不重视,酿成大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
豪末不掇,将成斧柯 | 豪,通“毫”。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
第三个字是末的成语15条
本同末离 | 本旨相同而途径不同。 |
本同末异 | 本:本原。末:末流。比喻事物同一本原,而派生出来的末流则有所不同。 |
叨陪末座 | 叨:谦词,受到(好处);陪:奉陪;末座:席中最后的座位。这是受人宴请的客气话。 |
雕虫末伎 | 犹言雕虫小技。同“雕虫末技”。 |
雕虫末技 | 犹言雕虫小技。亦作“雕虫末伎”。 |
第四个字拼音是mo的成语111条
含情脉脉 | 饱含温情,默默地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感情。常用以形容少女面对意中人稍带娇羞但又无限关切的表情。 |
全军覆没 | 整个军队全部被消灭。比喻事情彻底失败。 |
不可捉摸 | 捉摸:揣测,预料。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 |
奉为楷模 | 楷:法式;模:模范。把某种事物当作榜样。 |
毂击肩摩 | 肩膀和肩膀相摩,车轮和车轮相撞。形容行人车辆往来拥挤。 |
百般折磨 | 用各种方式使人在肉体上、精神上遭受痛苦。 |
毂交蹄劘 | 行车交错,马蹄磨削。形容车马来往频繁。 |
淡汝浓抹 | 妆:装饰;抹:涂抹。形容素雅和艳丽两种不同的装饰。 |
背本就末 | 指背离根本,追逐末节。 |
赍志而殁 | 赍:怀抱着,带着;殁:死。指怀抱着未遂的志愿而死去。 |
相濡以沫 | 濡:沾湿;沫:唾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
八街九陌 | 形容城市的街道纵横,市面繁华。 |
飞粮挽秣 | 指迅速运送粮草。同“飞刍挽粟”。 |
无适无莫 | 适:厚;莫:薄。待人处事不分厚薄,没有偏向。 |
不甘寂寞 | 甘:甘心;寂寞:孤寂、冷落。形容不甘心被冷落或急于想参与某件事情。 |
龙荒朔漠 | 北方塞外荒漠之地。亦指在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国家。 |
粗通文墨 | 粗:略微;通:通晓。文墨:指写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 |
关心民瘼 | 瘼:疾,疾苦。关心群众的疾苦。 |
出处语默 | 出仕和隐退,发言和沉默。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cidian/143253650517871.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第四个字是末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