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安慰的成语 关于安慰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安慰的成语20条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百般抚慰 | 用各种方式进行安慰。抚慰:安慰。 |
出处:《中国通史》(第九册)第十一章第三节:“代宗对于河北安史降将虽然一味姑息,百般抚慰,但他们并未感恩戴德,反而视为软弱可欺。” | |
充饥画饼 | 画个饼子来解饿。比喻虚有其名而无补于实际。也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
出处:元·宋方壶《醉花阴·雪浪银涛套·古水仙子曲》:“当初指雁为羹,充饥画饼,道无情却有情。” | |
大器晚成 | 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 |
出处:《老子》四十二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 |
过屠大嚼 | 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同“过屠门而大嚼”。 |
出处:梁启超《复刘古愚山长书》:“然则居东南而谭富强,其犹过屠大嚼。” | |
后会有期 | 期:时间。以后有见面的时候(用在分别时安慰对方)。 |
出处:元·乔梦符《扬州梦》第三折:“小官公事忙,后会也有期。” | |
画饼充饥 | 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
出处:《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 |
吉人天相 | 吉人:善人;相:帮助,保佑。迷信的人认为好人会得到天的帮助。多用作对别人的患病或遇到困难、不幸的安慰话。 |
出处:《左传·宣公三年》:“石癸曰:‘吾闻,姬、姞耦,其子孙必蕃。姞,吉人也。’”又《昭公四年》:“晋楚唯天所相,不可与争。” | |
堪以告慰 | 堪:能,可以。可以感到或给予一些安慰。 |
聊以自慰 | 聊:姑且。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
出处:汉·张衡《鸿赋序》:“南寓衡阳,避祁寒也……余五十之年,忽焉已至,永言身事,慨然其多绪,乃为之赋,聊以自慰。” | |
说梅止渴 | 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同“望梅止渴”。 |
屠门大嚼 | 屠门: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
出处:汉·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而向西笑;知肉味美,则对屠门而大嚼。”三国魏·曹植《与吴质书》:“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 | |
望梅止渴 |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 |
止渴思梅 | 犹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亦作“止渴望梅”。 |
出处: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三折:“到三更四更便似止渴思梅,充饥画饼。”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二折:“咱正是那止渴思梅。” | |
止渴望梅 | 犹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同“止渴思梅”。 |
出处:清·孙雨林《皖江血·拒敌》:“止渴望梅,究有何益,此诚吾党大不幸了!” | |
指雁为羹 | 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
出处:元·宋方壶《醉花阴·雪浪银涛套·古水仙子曲》:“当初指雁为羹,充饥画饼,道无情却有情。” | |
自我陶醉 | 陶醉:沉醉于某种事物或境界里,以求得内心的安慰。指盲目地自我欣赏。 |
出处:唐·崔曙《九日登望仙台》诗:“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 |
无官一身轻 | 不做官了,感到一身轻松。封建官僚官以后常用这句话来自我安慰。现也泛指卸去责任后一时感到轻松。 |
出处:宋·苏轼《贺子由生第四孙》诗:“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 | |
眼不见为净 | 指心里不以为然,但又没有办法,只好撇开不管。也在怀疑食品不干净时,用作自我安慰的话。 |
出处:宋·赵希鹄《调燮类编·四·虫鱼》:“凡贩卖虾米及甘蔗者,每用人溺酒之,则鲜美可爱,所谓眼不见为净也。” | |
过屠门而大嚼 | 屠门: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
出处:汉·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而向西笑;知肉味美,则对屠门而大嚼。”三国魏·曹植《与吴质书》:“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 | |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
出处:汉·赵岐《三辅决录》:“上比崔杜不足,下比罗赵有余。”晋·张华《鹪鹩赋》:“将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余”。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daquan/134862237913945.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描写安慰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