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身心的成语 关于身心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身心的成语72条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安安逸逸 | 安闲舒适,自由自在 |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0回:“给他娶了亲,原想大家安安逸逸的过日子,不想命该如此,偏偏娶的嫂子又是一个不安静的,所以哥哥躲出门的。” | |
鞍马劳倦 | 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 |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实不相瞒太公说:老母鞍马劳倦,昨夜心痛病发。” | |
鞍马劳困 | 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 |
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不觉的一阵昏沉上来,皆因老夫年纪高大,鞍马劳困之故。” | |
鞍马劳神 | 形容旅途劳累。同“鞍马劳顿”。 |
案牍之劳 | 案牍:公文。办理公文的劳累。 |
出处:唐·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冰肌雪肠 | 比喻身心洁白,没有污点。 |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筵席》:“[玉交枝]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冰肌雪肠原自同,铁心石腹何愁冻。吐不尽鹃血满胸。吐不尽鹃血满胸。” | |
财殚力痡 | 殚:竭尽;痡:过度疲劳。钱财枯竭,民力疲困。 |
出处:唐·李华《吊古战场文》:“汉倾天下,财殚力痡。” | |
车怠马烦 | 车危且马疲。形容旅途困乏。怠:通“殆”。同“车殆马烦”。 |
出处:南朝·宋·鲍照《代白紵舞歌词》之一:“车怠马烦客忘归,兰膏明烛承夜辉。” | |
车烦马毙 | 形容旅途劳顿困乏。 |
出处:明·汪道昆《洛水悲》:“你看白日西弛,黄河东逝,车烦马毙,前驱不行,不免在此假宿一宵,多少是好。” | |
称心快意 | 遇事如意,心情舒畅。称心:恰合心愿。快意:心情爽快舒适。 |
出处:《与妻书》:“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 | |
称心满意 | 称心如意。 |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我果有功名之分,若得一日称心满意,就死何恨。” | |
称心如意 | 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
出处:宋·朱敦儒《感皇恩》词:“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 | |
趁心如意 | 称心如意。指符合心意,满足愿望。趁,通“称”。 |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俗语说,‘老健春寒秋后热’,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还不得趁心如意呢。” | |
逞心如意 | 犹言称心如意。 |
出处:钱锺书《写在人生边上·魔鬼夜访钱锤书先生》:“反过来说,作自传的人往往并无自己可传,就逞心如意地描摹出自己老婆、儿子都认不得的形象。” | |
春风满面 | 春风:指笑容。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形容和霭愉快的面容。 |
出处:宋·程节斋《沁园春》词:“满面春风,一团和气,发露胸中书与诗。” | |
得意洋洋 | 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
出处:《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
伐性之斧 | 伐:砍伐;性:性命,生机。砍毁人性的斧头。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
出处:《吕氏春秋·本性》:“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 | |
鲂鱼赪尾 | 赪:红色。形容人困苦劳累,负担过重。 |
出处:《诗·周南·汝坟》:“鲂鱼赪尾,王室如燬。”毛传:“赪,赤也;鱼劳则尾赤。”朱熹集传:“鲂尾本白而今赤,则劳甚矣。” | |
酣畅淋漓 | 酣畅:畅饮,引伸为舒适、畅快;淋漓:畅快的样子。形容非常畅快。 |
出处:《晋书·阮修传》:“常步行,以百姓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宋·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 | |
酣痛淋漓 | 形容非常畅快。同“酣畅淋漓”。 |
出处:清·魏源《夜雨行》:“仓卒不工且快意,酣痛淋漓聊一贾。” | |
汗流满面 | 形容极度紧张或非常劳累。 |
出处:鲁迅《彷徨·伤逝》:“况且她又这样地终日汗流满面,短发都粘在脑额上;两只手又只是这样地粗糙起来。” | |
灰身灭智 | 佛教语。指断除一切身心烦恼,为小乘阿罗汉果的境界。 |
出处:隋·智顗《四教仪》:“若灰身灭智,名无余涅槃。” | |
灰身泯智 | 佛教语。指断除一切身心烦恼,为小乘阿罗汉果的境界。同“灰身灭智”。 |
积劳成病 | 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同“积劳成疾”。 |
出处:《东周列国志》第六九回:“公孙归生积劳成病,卧不能起,城中食尽,饿死者居半,守者疲困,不能御敌。” | |
积劳成疾 | 积劳:长期劳累过度;疾:病。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 |
出处:《荀子·王制》:“彼日积劳,我日积佚。”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九回:“公孙归生积劳成病,卧不能起,城中食尽,饿死者居半,守者疲困,不能御敌。” | |
吉祥如意 | 祥:祥瑞。如意称心。多用祝颂他人美满称心。 |
出处:元·无名氏《赚蒯通》:“再休想吉祥如意,多管是你恶限临逼。” | |
洁身累行 | 纯洁身心,约束自己的行为。累,通“缧”。 |
精疲力竭 | 竭:尽。精神、力气消耗已尽。形容非常疲劳。 |
出处:宋·司马光《司马温公文集·卷二·道傍田家》诗:“筋疲力弊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促。” | |
精疲力尽 | 精神疲乏,气力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
出处:汉·焦延寿《焦氏易林·巽》:“蹇驴不材,骏骥失时,筋劳力尽,罢于沙丘。”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虽时侵掠,小有所得,力尽筋疲,不偿其费。” | |
精疲力倦 | 倦:疲倦,劳累。犹言精疲力尽。 |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六回:“湍制台被他闹的早已精疲力倦。一回想到九姨太脾气不好,不免恨骂两声;一回又想到他俩恩情,不免又私自一人落泪。” | |
可心如意 | 符合心意。 |
出处:宋·朱敦儒《感皇恩》词:“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 | |
快心满意 | 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同“快心遂意”。 |
快心遂意 | 犹言称心如意。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
劳筋苦骨 | 指劳动繁重,使筋骨疲劳痛苦。 |
劳形苦心 | 身体疲劳,精神困乏。 |
出处:鲁迅《故事新编·非攻》:“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 | |
淋漓尽致 | 淋漓:形容湿淋淋往下滴,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
出处:明·李清《三垣笔记·崇祯补遗》:“(刘若愚)著《酌中志略》叙次大内规制井井,而所纪客氏、魏忠贤骄横状,亦淋漓尽致,其为史家必采无疑。” | |
满面红光 | 满面:整个面部。形容心情舒畅,精神健旺的样子。 |
蒙袂辑屦 | 袂:袖子;辑:拖着不使脱落;屦:鞋。用袖子蒙着脸,脚上拖着鞋。形容十分困乏的样子。 |
出处:《礼记·檀弓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 | |
磨形炼性 | 指锻炼身心。 |
齐心涤虑 | 净洁身心,清除杂念。同“斋心涤虑”。 |
劬劳顾复 | 劬劳:劳累,操劳。顾复:照顾抚育。 |
出处:《元史·后妃传一》:“钦为先皇太后,夙明壶则,克嗣徽音,辅佐先朝,有恭俭节用之实,诞育眇质,有劬劳顾复之思。” | |
人困马乏 | 人马都很疲乏。形容旅途劳累。 |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七回:“马步三军没了气力,人困马乏。” | |
如愿以偿 | 偿:实现、满足。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一回:“况且他家里人既然有心弄死他,等如愿以偿之后,贼人心虚,怕人议论,岂有不尽力推在医生身上之理?” | |
如坐春风 | 象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
出处: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 |
身心交病 | 交:一齐,同时;病:困乏。身体和精神都很困乏。 |
出处:鲁迅《而已集·答有恒先生》:“我再斗下去,也许会‘身心交病’。” | |
身心交瘁 | 身体衰弱,精神不振。 |
出处:石三友《金陵野史·谭鑫培的绝唱》:“因为身心交瘁的谭鑫培自此便一病不起,匝月之间,与世长辞。” | |
神超形越 | 指身心超逸,不同凡俗。 |
遂心快意 | 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同“遂心如意”。 |
遂心满意 | 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同“遂心如意”。 |
遂心如意 | 犹言称心如意。亦作“遂心满意”、“遂心快意”。 |
出处:《红楼梦》第四六回:“天底下的事,未必都那么遂心如意的。” | |
恬然自足 | 指胸中恬淡,无处不感到满足。 |
出处:《西湖佳话·孤山隐迹》:“故和靖能高卧孤山,而足迹不入城市者二十余年,而从无一日不恬然自足,诚甘心于隐,而非假借也。” | |
痛快淋漓 | 淋漓:心情舒畅。形容非常痛快。 |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3回:“买了一票砖,害得人家一个痛快淋漓。” | |
像心称意 | 指称心满意。 |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公子身边最讲得话、像心称意的,有两个门客,一个是萧管朋友贾清夫,一个是拳棒教师赵能武。一文一武,出入不离左右。” | |
消愁释愦 | 指消除烦闷,愉快身心。 |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弹棋亦近世雅戏,消愁释愦,时可为之。” | |
心旷神愉 |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同“心旷神怡”。 |
心力交瘁 | 交:一齐,同时;瘁:疲劳。精神和体力都极度劳累。 |
出处:冰心《南归—贡献给母亲在天之灵》:“我们心力交瘁,能报母亲的恩慈于万一么?” | |
心满意得 | 心中满足,洋洋得意。 |
出处:茅盾《子夜》六:“在这些心满意得的人们面前,他真感得无地自容。” | |
心满意足 | 形容心中非常满意。 |
出处:宋·吕祖谦《晋论》中:“君臣上下,自以为江东之业为万世之安,心满意足。” | |
心怡神旷 |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同“心旷神怡”。 |
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泰和记·刘苏州席上写风情〉》:“幸青皇肯怜,故红妆相向,心怡神旷。”明·张居正《游衡岳后记》:“及登衡岳,览洞壑之幽邃,与林泉之隈隩,虑澹物轻,心怡神旷。” | |
心悦神怡 | 犹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
行眠立盹 | 形容极度疲倦无精神。 |
修心养性 | 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
出处: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二折:“则被这东坡学士相调戏,可着我满寺里告他谁,我如今修心养性在庐山内,怎生瞒过了子瞻,赚上了牡丹,却教谁人来替?” | |
养生之道 | 指修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的方法。 |
出处:《庄子·养生主》:“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唐·成玄英疏:“遂悟养生之道也。” | |
怡然自得 |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
出处:《列子·黄帝》:“黄帝既寤,怡然自得。” | |
怡然自乐 | 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
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
意满志得 | 因愿望实现而心满意足。形容踌躇满志的得意情态。同“意得志满”。 |
出处:清·黄宗羲《进士心友张君墓志铭》:“一第进士,便意满志得,以为读书之事毕矣。” | |
澡身浴德 | 修养身心,使纯洁清白。 |
出处:《礼记·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 | |
斋心涤虑 | 净洁身心,清除杂念。 |
出处:宋叶適《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方斋心涤虑,以俟陛下反复诘难,庶几竭尽愚衷。” | |
展眼舒眉 | 眉眼舒展。形容称心遂意的样子。 |
出处: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三折:“几曾道展言舒眉,则被你误了人儒冠布衣。” | |
志得意满 | 志向实现,心满意足。 |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未免志得意满,自繇自主,要另立个铺排,把张家来出景,渐渐把丈人丈母放在脑后,倒象人家不是刘家的一般。” | |
志满意得 | 志向实现,心满意足。 |
出处:宋·陆九渊《与刘伯协书》:“当无道时,小人在位,君子在野,小人志得意满,君子阨穷祸患,甚者在囹圄,伏刀锯、投荒裔。” | |
舟车劳顿 | 舟车:船与车,泛指一切水陆交通工具。劳顿:劳累疲倦。形容旅途疲劳困顿。 |
出处:钱钟书《围城》第二章:“那两位记者都说:‘今天方博士舟车劳顿,明天早晨到府聆教。’”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daquan/135107874614153.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描写身心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