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准备的成语

准备成语

查询形容人多的成语 输入人多 页面提示:已经搜索到人多的成语 点击下面的链接就能查看形容人多的成语的详细内容
第一个字发音为da 第三个字发音为yi的成语 在第一个框和第三个框分别输入da yi 可用于 成语接龙

形容准备的成语 关于准备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准备的成语109条

成语标题 成语解释
备而不用 准备好了,以备急用,眼下暂存不用。
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虽说备而不用,到得那时候,听凭兵丁造一句谣言,开上几排枪,那人可就死了不少。”
被坚执锐 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谓上阵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
出处:汉·班固《汉书·高帝纪》:“前日天下大乱,兵革并起,万民苦殃,朕亲被坚执锐,自帅士卒,犯危难,平暴乱,立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训也。”
不忘沟壑 沟壑:山沟。念念不忘为正义而死,弃尸山沟。形容有为正义献身的思想准备。也比喻人发迹之后不忘过去贫贱的日子。
出处:《孟子·万章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擦拳磨掌 形容准备动武,准备动手干或焦灼不安的样子。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一个个擦拳磨掌,吊胆提心的。”
擦掌磨拳 形容准备动武,准备动手干或焦灼不安的样子。
出处:《西游记》第二二回:“那大圣护了唐僧……见八戒与那怪交战,就恨得咬牙切齿,擦掌磨拳,忍不住要去打他。”
常备不懈 常:时常;备:防备,准备;懈:懈怠,放松。时刻准备着,毫不忪懈。
持戈试马 比喻作好准备,跃跃欲试。
出处:《红楼梦》第七九回:“那金桂见丈夫旗纛渐倒,婆婆良善,也就渐渐的持戈试马。“
蠢蠢欲动 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
出处: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句容水脉》:“掘得一黑物,无有首尾,形如数百斛舡,长数十丈,蠢蠢而动。”
撺拳拢袖 捏紧拳头,卷起袖口。形容准备动武的样子。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5回:“出到大门外,汪为露还撺拳拢袖要打那侯小槐。”
大寒索裘 等到大冷天才去找毛皮衣服。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十分慌乱。
出处:汉·扬雄《法言·寡见》:“大寒而后索认裘,不亦晚乎?”
弹冠相庆 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出处:《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禹弹冠。’”宋·苏洵《管仲论》:“一日无促,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膏车秣马 为车上油,给马喂料。指准备起程。
出处:语出唐·韩愈《送李愿归盘 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明·屠隆《彩毫记·钦取回朝》:“羡调和鼎鼐,便膏车秣马好归来。”
弓调马服 比喻办任何事情,应先做好准备工作。
出处:《荀子·哀公》:“弓调而后求劲焉,马服而后求良焉。”
裹粮坐甲 携带干粮,披甲而坐。形容全副武装,准备迎战。
出处:《左传·文公十二年》:“十二月戊午,秦军掩晋上军。赵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焉?’”
荷枪实弹 荷:扛。扛着枪,上了子弹。形容全副武装,准备投入战斗。
出处:峻青《李家埠在战斗》:“一到村头,就看见围子墙上岗哨严密,青年民兵们荷枪实弹的来往巡逻着。”
横戈盘马 犹横戈跃马。形容将士威风凛凛,准备冲杀作战的英勇姿态。
出处:宋·陆游《蝶恋花·离小益作》词:“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横戈跃马 横持戈矛,策马腾跃。形容将士威风凛凛,准备冲杀作战的英勇姿态。
出处:元·陈以仁《雁门关存孝打虎》:“见一人雄赳赳披袍擐甲,嗔忿忿横枪跃马。”
厚积薄发 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患至呼天 患:祸患;呼:喊。形容事前不作准备,灾祸临头,求天救助。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二:“患至而后呼天,不亦晚乎!”
擐甲执兵 擐:穿;兵:武器。身披铠甲,手拿武器。指准备战斗。
出处:《左传·成公二年》:“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坚甲厉兵 加固盔甲,磨砺武器。指作好战斗准备。
狡兔三窟 窟:洞穴。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兔其死耳。”
紧锣密鼓 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气氛和舆论准备。
出处:刘绍棠《狼烟》四:“绿树葱茏的太子镇里,传出一阵阵紧锣密鼓的喧响。”
锦囊妙计 旧小说里描写足智多谋的人把对付敌方的计策写在纸条上,放在锦囊里,以便当事人在紧急时拆阅。比喻有准备的巧妙办法。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
鸠工庀材 庀:准备、具备。招集工匠,准备材料。
出处:唐·李方郁《修中岳庙记》:“岂可不成耶?遂鸠工庀材,四旬而就。”
居安虑危 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同“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 居: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出处:《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卷席而居 极言生活之不安定,随时准备逃难。
出处:唐·沈亚之《万胜岗新城录》:“冬,纵兵临寿春,屠马塘,走其守令狐通,焚霍丘,淮南郡邑大骇,民人卷席而居。”
渴而穿井 比喻事先没准备,临时才想办法。
出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渴而掘井 到口渴才掘井。比喻事先没有准备,临时才想办法。
出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空头支票 空头:有名无实的。指不能兑现,即取不到钱的支票。比喻不准备实现的诺言。
出处:茹志娟《在果树园里》:“我知道会上根本没研究她的什么事,心里有些怪黎凤乱开空头支票。”
窥间伺隙 窥:暗中观察;伺:守候,等待机会。暗中观察,准备伺机采取行动。
出处:汉·吾丘寿王《骠骑论功论》:“(秦)内用商鞅、李斯之谋,外用白起、王翦之兵,窥间伺隙,既并海内之后,以威力为至道,以权诈为要术。”
醴酒不设 醴酒:甜酒。置酒宴请宾客时不再为不嗜酒者准备甜酒。比喻待人礼貌渐衰。
出处:《汉书·楚元王传》:“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
历兵秣马 磨利兵器,喂饱马匹。指作好战斗准备。
历兵粟马 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厉兵秣马 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厉兵粟马 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出处:《新唐书·刘仁轨传》:“虽孽竖跳梁,士力未完,宜厉兵粟马,乘无备,击不意,百下百全。”
励兵秣马 指磨好刀枪,喂饱战马,准备战斗。
出处: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
砺戈秣马 磨戈喂马。比喻作好战斗准备。
练兵秣马 训练士兵,喂饱战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出处:宋·苏洵《几策·审敌》:“将遂练兵秣马以出于实,实而与之战,破之易尔。”
临渴掘井 到口渴才掘井。比喻事先没有准备,临时才想办法。
出处:《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临难铸兵 临到危难时,方才铸造兵器。比喻平时不作准备,临时才想办法。
出处:《晏子春秋·杂上二十》:“溺者不问队,迷者不问路。溺而后问队,迷而后问路,譬之犹临难而遽铸兵,临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已。”
临阵磨枪 临:到,快要;阵:阵地、战场;枪:指梭镖、长矛一类的武器。到了快要上阵打仗的时候才磨刀擦枪。比喻事到临头才匆忙准备。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回:“‘临阵磨枪’,也不中用!有这会子着急,天天写写念念,有多少完不了的?”
捋袖揎拳 捋:拉起。揎:卷起袖子。拉起袖子,伸出拳头。形容怒气冲冲准备动武的样子。
出处:元·金仁杰《追韩信》第四折:“前后军兵紧相并,左右枪刀厩围定。捋袖揎拳挺盔顶,破步撩衣扯剑迎。”
攞袖揎拳 挽起袖子,露出拳头,准备动武。
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一个个气昂昂性儿不善,他每都叫吼吼攞袖揎拳。”
密锣紧鼓 戏剧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准备。
出处:陈残云《山谷风烟》第18章:“如今村子上在密锣紧鼓地查什么阴谋,你走路也得当心呵,要带眼识人。”
摩厉以须 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出处:《左传·昭公十二年》:“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摩厉以需 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同“摩厉以须”。
摩砺以须 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同“摩厉以须”。
磨刀擦枪 形容作战前的准备工作。
磨厉以须 指磨刀以待。比喻作好准备,等待时机。亦作“磨砺以须”。
磨砺以须 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出处:《左传·昭公十二年》:“摩以厉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秣马厉兵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谋为不轨 指准备做违反法纪的事或搞叛乱活动。
出处:《晋书·王彬传》:“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
盘马弯弓 驰马盘旋,张弓要射。形容摆开架势,准备作战。后比喻故做惊人的姿态,实际上并不立即行动。
出处:唐·韩愈《雉带箭》诗:“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清宫除道 清、除:洒水扫除;宫:古代房屋的通称。打扫房屋和道路。指准备迎接贵宾到来。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全民皆兵 指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塞井夷灶 填井平灶。谓作好布阵的准备。亦表示决心战斗,义无反顾。
三年之艾 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出处:《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缮甲治兵 缮甲:修治铠甲。比喻作军事准备。亦作“缮甲厉兵”。
甚嚣尘上 甚:很;嚣:喧嚷。人声喧嚷,尘土飞扬。原形容军中正忙于准备的状态。后来形容消息普遍淬,议论纷纷。现多指反动言论十分嚣张。
出处:《左传·成公十六年》:“王曰:‘合谋也,张幕矣。’(伯州犁)曰:‘虔卜於先君也,徹幕矣。’(楚王)曰:‘将发命也。甚嚣,且尘上矣。’”
盛食厉兵 吃饱饭,磨快兵器。比喻做好战斗准备。
出处:《商君书·兵守》:“壮男之军,使励食厉兵,陈而待敌。”
十年生聚 比喻培养实力,为报仇雪耻作长期的准备。
事预则立 指无论做什么事,事前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
出处:《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束兵秣马 犹厉兵秣马。形容准备战斗。
袒臂挥拳 挽袖露臂,挥动拳头。形容准备动武的样子。
出处:元·关汉卿《拜月亭》第四折:“我特故里说的别,包弹遍,不嫌些蹬弩开弓,怎说他袒臂挥拳。”
未雨绸缪 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出处:《诗经·豳风·鸱号》:“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文修武备 文:指教化。修:指走上正规,已符合标准。备:准备完毕。谓文治和军备都已达到了理想的要求。
捰袖揎拳 形容怒气冲冲准备动武的样子。同“揎拳捰袖”。
洗兵牧马 洗擦兵器,喂养战马。指做好作战准备。
揎拳拢袖 捏紧拳头,卷起袖口。形容准备动武的样子。
揎拳掳袖 把袖子往上一推,露出胳膊,握着拳头。形容准备动手。
出处:元·杨景贤《马丹阳》:“你个乐探哥哥何须闹,欺良压善没分晓,揎拳捋袖行凶暴,你你你不辨低高。”
揎拳捋袖 揎:卷起袖子;捋:拉起。伸出拳头,拉起袖子。形容怒气冲冲准备动武的样子。
出处:元·杨景贤《刘行首》第二折:“欺良压善没分晓,揎拳捋袖行凶暴。”
揎拳捰袖 伸出拳头,捋起袖子。一种粗野蛮横或准备动武的姿态。
选兵秣马 选好兵器喂饱战马。指作好战前准备。
出处: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今若敕励诸将选兵秣马,疾入西界,但能痛败昊贼一阵,则吾军威大振而虏汁沮矣。”
严陈以待 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同“严阵以待”。
严阵以待 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
出处:《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一哄而起 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一哄而起。”
一哄而上 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同“一哄而起”。
出处:《人民日报》1983.10.31:“在发展新‘三大件’和其他有前途的轻工行业时,决不能再像发展老‘三大件’那样,一见有利可图,便一哄而上。”
以逸待劳 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出处:《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引而不发 引:拉弓;发:射箭。拉开弓却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
出处:《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忧盛危明 犹言居安思危。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有备无患 患:祸患,灾难。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出处:《尚书·说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于安思危 于: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臣闻之《春秋》,于安思危,危则虑安。”
杅穿皮蠹 杅:饮水器。比喻事先充分准备,谋定而后行动。
出处:《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杅不穿,皮不蠹,则不出于四方。”
跃马弯弓 驰马盘旋,张弓要射。形容摆开架势,准备作战。后比喻故做惊人的姿态,实际上并不立即行动。
出处:唐·韩愈《雉带箭》诗:“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枕戈待旦 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
出处:《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
枕戈待敌 枕着兵器等待迎敌。形容时刻准备杀敌。
出处:《南齐书·褚渊传》:“结垒新亭,枕戈待敌……锋镝初交,元恶送首。”
枕戈待命 枕着武器等待命令。形容时刻准备战斗。
出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张统制现带有可靠军队数营,在汉口刘家庙枕戈待命。”
枕戈汗马 枕着武器,疾驰战马。形容时刻准备杀敌立功。
出处:明·屠隆《昙花记·公子受封》:“念亲恩主德总来难报,须教,枕戈汗马,努力塞云边草,儿时得功成大漠,鹤归华表。”
枕戈披甲 以戈为枕,披甲而坐。形容常备不懈,时刻准备战斗。同“枕戈坐甲”。
出处:清·龙翰臣《复唐子实书》:“今日之事,将因一乡而累及一邑,因一邑而累及一省。此非有人维持调护之,则外军枕戈披甲之士,抑郁不扬。”
枕戈剚刃 指准备杀敌复仇。剚刃,用刀剑插入物体。
出处: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此则枕戈剚刃之事,秦赵已不能施于白项,而汉族犹可施于满洲,章章明矣。”
枕戈坐甲 以戈为枕,披甲而坐。形容常备不懈,时刻准备战斗。
出处:唐·令狐德棻等《周书·文帝纪上》:“如其首鼠两端,不时奉诏,专戮违旨,国有常刑,枕戈坐甲,指日相见。”
整装待发 整理好行装,等待出发。
执锐披坚 执:拿着;锐:锐利,锋利,指兵器;坚:指铠甲,古代军人护身的战衣。身穿铠甲,手持武器。形容投身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
出处:明·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执锐披坚领大兵,排兵布阵任非轻,身怀举鼎拔山力,独占东吴数百城。”
只鸡斗酒 斗:酒器。准备好一只鸡,一壶酒。原指对死者的祭奠物品,多用作追悼亡友之辞。后也指招待来客。
出处:汉·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
重整旗鼓 整:整顿,收拾。比喻失败之后,整顿力量,准备再干。
出处:清·萧山湘灵子《轩亭冤》卷上:“依欲重振旗鼓,烦你拟篇男女乎权文,劝戒女子。”
急来报佛脚 比喻事到临头才慌忙准备。
出处:宋·刘攽《中山诗话》:“王丞相嗜谐谑。一日,论沙门道,因曰:‘投老欲依僧。’客遽对曰:‘急则抱佛脚。’”
临时抱佛脚 原意为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临渴掘井之意。后因称平时无准备而事急时仓猝张罗为“临时抱佛脚”。
出处:唐·孟郊《读经》诗:“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
先下手为强 在对手没有准备好的时候首先动手,取得主动地位。
出处:《隋书·元胄传》:“兵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
觥饭不及壶飧 丰盛的酒肴没有准备好,不如一壶水泡饭可以解除饥饿。比喻事情很急,不能等待。
出处:《国语·越语下》:“觥饭不及壶飧。今岁晚矣,子将奈何?”
磨刀不误砍柴工 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军用粮草的运输要先行一步。后泛指行动前须作好准备工作。
出处:《南皮县志·风土志下·歌谣》:“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年年防歉,夜夜防贼。”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出处:林占财《森林中的远征》:“他很同情地说道:‘是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自古以来用兵的老规矩,你们没有粮食怎么走这么远的路!”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出处:《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出处:《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出处:《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daquan/135427250614439.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描写准备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