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约定的成语 关于约定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约定的成语23条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暗约私期 | 约:约定;期:约会。暗中私自相互约定 |
出处:元·无名氏《云窗梦》第三折:“则为我暗约私期,致令得离乡背井。” | |
暗约偷期 | 约:约定;期:约会。暗中私自相互约定。指男女私定终身 |
出处:元·无名氏《符金锭》第一折:“又不是月下星前,暗约偷期。” | |
不期而会 | ①未经约定而意外地遇见。②未经约定而自动聚集。 |
出处:语出《榖梁传·隐公八年》:“不期而会曰遇。” | |
不期而遇 | 期:约定时间。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 |
出处:《谷梁传·隐公八年》:“不期而会曰遇。” | |
不约而同 | 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
出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应对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 |
季布一诺 | 季布:人名,很讲信用,从不食言。季布的承诺。比喻极有信用,不食言。 |
出处:《史记·季布栾列传》:“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之间哉?’” | |
季路一言 | 比喻信用极好。 |
出处:《左传·哀公十四年》:“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 | |
君子协定 | 双方不经过书面签字,只以口头承诺或交换函件而订立的协定,它与书面条约具有同等的效力。本用于国际事务间,后亦用为事先约定的套语。又称作“绅士协定”。 |
千金一诺 | 诺:许诺。一个诺言价值千金。指守信用,不轻易许诺。 |
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 |
尾生抱柱 | 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典出《庄子·盗跖》。后用以比喻坚守信约。 |
出处:《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 |
一诺千金 | 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
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 |
一诺无辞 | 一口答应,没有二话。 |
出处:清·张南庄《何典》第四回:“再没有再荐便宜的了,如何不肯?一诺无辞,就同六事鬼去拣了一个黄道好日。” | |
一言九鼎 |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 |
一言千金 | 一句话价值千金。常用以形容所言之富有价值。 |
出处:汉·袁康《越绝书·外传纪策考》:“故无往不复,何德不报,渔者一言千金归焉。” | |
一言为定 | 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
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程婴,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 |
有言在先 | 有话说在头里。指事先打了招呼。 |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二:“他有言在先,你今日不须惊怕。” | |
有约在先 | 已经约定好了。指事情的处理方案已事先定好。 |
约定俗成 | 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 |
出处:《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 |
约法三章 | 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汉书·刑法志》:“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 | |
云期雨信 | 指男女约定幽会的日期。 |
出处:宋·欧阳修《品令》词:“懊恼人人薄幸。负云期雨信。” | |
云期雨约 | 指男女约定幽会的日期。 |
出处: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四折“但则要捉对儿云期雨约,便是俺师徒每全真了道。” | |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 比喻一言为定,决不翻诲。 |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六:“快马一鞭,快人一言。有事何不出头来,无事各自珍重。” | |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 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
出处:《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daquan/135427258814607.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描写约定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