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约束的成语 关于约束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约束的成语86条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按行自抑 | 按:克制。约束自己的行为。 |
出处:唐·柳宗元《梦赋》:“忽崩赛上下兮,聊按行以自抑。” | |
博文约礼 | 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
出处:《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 |
不苟言笑 |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
出处:《礼记·曲礼上》:“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 | |
不好意思 | ①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②害羞;难为情。 |
不羁之才 | 羁:马笼头,比喻约束。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 |
出处:《汉书·司马迁传》:“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 | |
不拘小节 | 拘:拘泥。不为小事所约束。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 |
出处:《后汉书·虞延传》:“性敦朴,不拘小节。” | |
诚惶诚恐 | 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
出处:汉·杜诗《乞退郡疏》:“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 |
踧踖不安 | 恭敬而不安。意谓恭敬而不自然的样子。 |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宝玉因贾政在坐,早已踧踖不安。” | |
低眉垂眼 | 低着头,垂着眼。形容害羞的样子。 |
出处:清·陶贞怀《天雨花》第四回:“桂香袖手床沿坐,低眉垂眼做新人。” | |
东扭西捏 | 扭捏作态,不爽快。 |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一:“及至准算与他,又要减你的价钱,准算过,便有几两赢余,要他找绝,他又东扭西捏,朝三暮四,没有得爽利与你。” | |
度己以绳 | 绳:纠正,约束。指一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合乎法度。 |
出处:《荀子·非相》:“故君子之度己以绳,接人则用抴。” | |
放诞不羁 | 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同“放荡不羁”。 |
出处:《太平广记》卷二一○引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王濛》:“王濛字仲祖,晋阳人,放诞不羁。书比庚翼,丹青甚妙,颇希高远。” | |
放诞不拘 | 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同“放荡不羁”。 |
出处:宋·司马光《温公续诗话》:“韩退处士,绛州人,放诞不拘,浪迹秦晋间,以诗自名。” | |
放荡不羁 | 羁:约束。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 |
出处:《晋书·王长文传》:“少以才学知名,而放荡不羁,州府辟命皆不就。” | |
放浪不羁 | 羁:约束。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 |
出处:《晋书·王长文传》:“少以才学知名,而放荡不羁,州府辟命皆不就。” | |
放浪不拘 | 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同“放浪不羁”。 |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三七:“她又常和妓女们来往,她满意自己的权威,可是也羡慕她们的放浪不拘。” | |
放浪无羁 | 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同“放浪不羁”。 |
出处:宋·惠洪《遇如无象于石霜,如与睿廓然相好,故赠之》诗:“法朋半是奇逸者,我亦放浪无羁人。” | |
放浪无拘 | 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同“放浪不羁”。 |
出处: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王建》:“建性耽酒,放浪无拘。” | |
放纵不羁 | 指恣意行事,不受约束。 |
出处:《晋书·外戚传·王濛》:“濛少时放纵不羁,不为乡曲所齿,晚节始克己励行,有风流美誉。” | |
放纵不拘 | 指恣意行事,不受约束。同“放纵不羁”。 |
出处:《汉书·游侠传·陈遵》:“竦博学通达,以谦俭自守,而遵放纵不拘,操行虽异,然相亲友。” | |
飞扬跋扈 | 飞扬:放纵;跋扈:蛮横。原指意态狂豪,不爱约束。现多形容骄横放肆,目中无人。 |
出处:《北史·齐高祖纪》:“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 | |
奉公正己 | 奉行公事严格地约束自己。 |
出处:《魏书·高道穆传》:“机方直之心,久而弥厉,奉公正己,为时所称。” | |
规言矩步 | 比喻言行谨慎,合乎法度。 |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曩以汝为古君子,故任汝放诞,未敢侮汝。汝近乃作负心事,知从前规言矩步,皆貌是心非,今不复畏汝矣。” | |
瘠己肥人 | 瘠:瘦,引申为约束;肥:胖,引申为宽大。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
出处:《宋史·赵善俊传》:“僚属争言用度将不足,善俊曰:‘吾将瘠己肥人。’” | |
假眉三道 | 方言。装模作样。 |
槛花笼鹤 | 栅栏中的花、笼中的鹤。比喻受到约束的人或物。 |
出处:清·龚自珍《好事近·行箧中有像一幅以词为赞》:“倘然生小在侯家,天意转孤负。作了槛花笼鹤,怎笑狂如许!” | |
矫揉造作 | 矫:使弯的变成直的;揉:使直的变成弯的。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 |
出处:《周易·说卦》:“坎,为矫揉,为引轮。” | |
洁身累行 | 纯洁身心,约束自己的行为。累,通“缧”。 |
谨小慎微 | 谨、慎:小心,慎重;小、微:细小。过分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 |
出处:《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 |
谨言慎行 | 谨、慎:小心,慎重。言语行动小心谨慎。 |
出处:《礼记·缁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 |
敬小慎微 | 敬:谨慎小心;小、微:指细小、不起眼的东西。对细微的事物也采取小心谨慎的态度。形容待人处事非常谨慎。 |
出处: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百射重戒,祸乃不滋。” | |
局促不安 | 局促:拘束。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 | |
克己奉公 | 克己: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为公。 |
出处:《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 |
克己复礼 | 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
出处:《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
克己慎行 | 克己:克制自己;慎:谨慎。约束自己,小心做事。 |
出处:唐·韩愈《送齐皞下第序》:“故上之人行志择谊,坦乎其无忧于下也;下之人克己慎行,确乎其无惑于上也。” | |
老成持重 | 老成:阅历多而练达世事;持重:做事谨慎。办事老练稳重,不轻举妄动。 |
出处:《汉书·韦元成传》:“守正持重,不及父贤,而文采过之。”《宋史·种师中传》:“师中老成持重,为时名将。” | |
磊瑰不羁 | 形容胸怀坦荡,举止不受约束。 |
出处:宋·陈亮《祭薛士隆知府文》:“退而从磊瑰不羁之士,接杯酒之欢,笑歌起舞,往往自以为一世之雄。” | |
磊浪不羁 | 形容胸怀坦荡,举止不受约束。同“磊落不羁”。 |
出处: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王季友》:“工诗,性磊浪不羁,爱奇务险,远出常性之外。” | |
磊落不羁 | 形容胸怀坦荡,举止不受约束。 |
出处:宋·苏轼《及第后谢秋赋试官启》:“不泥于古,不牵于今,非有苛碎难知之文,将观磊落不羁之士,使天下知文章诚可以致治。” | |
敛容屏气 | 敛容:收起笑容,态度变得严肃。屏气:闭住气不敢出声。比喻有所畏惧而恭敬谨慎,不敢稍微放肆。 |
出处:《论语·乡党》:“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 |
敛色屏气 | 收起笑容,屏住呼吸。形容谨慎畏惧,不敢放肆。 |
出处:宋·欧阳修《江宁府句容县令赠尚书兵部员外郎王公墓志铭》:“县之奸豪,皆敛色屏气,指权相戒,不可犯公法。” | |
脸红耳热 | 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同“脸红耳赤”。 |
流水行云 |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
出处:宋·洪咨夔《朝中措·寿章君举》:“流水行云才思,光风霁月精神。” | |
面红耳热 | 形容因紧张、急躁、害羞等而脸上发红的样子。 |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可怜裴兰孙是个娇滴滴的闺中处子,见了一个陌生人,也要面红耳热的。” | |
目无王法 | 不把国家的法律放在眼里。指人不受约束地胡作非为。 |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他如何敢拿了去,要起赎身的价银来,目无王法已极。” | |
拿腔做势 | 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那贾环便来到王夫人炕上坐着,令人点了蜡烛,拿腔做势的抄写。” | |
捏脚捏手 | 放轻手脚走路,动作小心翼翼的样子。 |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一回:“唐牛儿捏脚捏手,上到楼上。”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分付已毕,太尉便同一人过去,捏脚捏手,轻轻走到韩夫人窗前。” | |
捏手捏脚 | 形容轻手轻脚地走。也形容轻薄的举动。 |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卷:“那贼略推一推,豁地开了,捏手捏脚,直到房中,并无一人知觉。”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乘他身边伏侍时节,与他捏手捏脚,私下肉麻。” | |
忸怩不安 | 忸怩:羞惭的样子。不好意思。心里慌乱。 |
出处:茅盾《子夜》七:“在屠维岳的锋芒逼人的眼光下,这张长方脸儿上渐渐显现了忸怩不安的气色。” | |
忸怩作态 | 忸怩:羞惭的样子。形容不自然,不大方,含羞做作的样子。 |
出处:巴金《谈〈春〉》:“倘使小说不能作为我作战的武器,我何必化那么多的功夫转弯抹角、忸怩作态,供人欣赏来换取作家的头衔呢?” | |
扭扭捏捏 | 行走时身体故意左右扭动摇摆。形容举止言谈不爽快,不大方或故做姿态和。 |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四回:“那般娇娇啻啻,扭扭捏捏,就象那老怪的行动。” | |
怯声怯气 | 形容说话的语气胆小而不自然。 |
任其自流 | 指不加约束、引导,听任自由发展。 |
出处:《淮南子·修务训》:“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 | |
煞有介事 | 原是江浙一带的方言。指装模作样,活象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象很了不起的样子。 |
出处:沙汀《替身》:“保长一只脚踏上板凳的一端,象煞有介事地抽吸起来。” | |
束身受命 | 束身:约束自身,不放纵。比喻投案。指投案归顺过去以后、听从命令。 |
束身自爱 | 犹言束身自修。指约束自己,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 |
出处: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第一章:“稍束身自爱者,不敢逸于常轨,以蒙青史之诛。” | |
束身自好 | 束身:约束自己,不使放纵;自好:要求自己好。指保持自身纯洁。 |
出处:《后汉书·卓茂传》:“束身自修,执节淳固。” | |
束身自修 | 指约束自己,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 |
出处:《后汉书·卓茂传》:“[光武帝]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 | |
束修自好 | 犹言束身自修。指约束自己,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 |
忐忑不安 | 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
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九:“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 |
听其自流 | 指不加约束、引导,听任自由发展。 |
出处:《淮南子·修务训》:“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 | |
脱天漏网 | 指不受约束地胡作非为。 |
无拘无束 | 拘、束:限制、约束。形容自由自在,没有牵挂。 |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逐日家无拘无束,自在逍遥此一长生之美。” | |
闲邪存诚 | 闲:防备,禁止。约束邪念,保持诚实。 |
出处:《周易·乾》:“闲存其诚。”孔颖达疏:“闲邪存其诚者,言防闲邪恶,当自存其诚实也。” | |
小家子气 | 小家子:旧指出身低微的人。形容人的言谈举止及做事不大方。 |
出处:《汉书·霍光传》:“使乐成小家子得幸将军同,至九卿封侯。” | |
小心谨慎 | 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 |
出处:《汉书·霍光传》:“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 | |
小心翼翼 | 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
出处:《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 |
行云流水 |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
出处: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 |
羞人答答 | 答答:害羞的样子。形容自己感觉难为情。 |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楔子:“羞人答答的,怎生去。” | |
循规蹈矩 | 循、蹈:遵循,依照。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
出处:宋·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 | |
严于律己 | 律:约束。严格地约束自己。 |
出处:宋·陈亮《谢曾察院君》:“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天治道。” | |
严于律已 | 律:约束。严格要求自己。 |
出处:宋·陈亮《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 | |
言笑不苟 | 不随便谈笑。形容态度严肃庄重。同“不苟言笑”。 |
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妙观变以师道自尊,妆模做样,尽自矜持,言笑不苟。” | |
野马无缰 | 没有拴上缰绳的野马。比喻任意行动,没有约束。 |
出处:明·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四回:“天机有碍尖还钝,野马无缰快已迟。” | |
业业矜矜 | 小心谨慎的样子。 |
出处:《宋书·明帝纪》:“业业矜矜,若履冰谷,思与亿兆,同此维新。” | |
翼翼小心 | 形容恭敬小心,丝毫不敢疏忽懈怠。 |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是日立政,翼翼小心,出不敢奢,入不敢侈。” | |
正襟危坐 | 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
出处:《史记·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 |
铸木镂冰 | 指约束树木(使其按人为的形态生长),刻镂冰塊(使其成某种精致的工艺品)。比喻经办毫无成效的事情。 |
出处: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中》:“卖浆贩麦,利辄失时,铸木镂冰,初无成日。” | |
装腔作势 | 拿腔拿调,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 |
装腔作态 | 拿腔拿调,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 |
出处: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教那厮越装模,越作势。” | |
自由泛滥 | 指某种错误的思想言行没有约束,到处扩散。 |
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十六:“如果让资产阶级这样猖狂进攻,自由泛滥下去,真的像陈市长所说的,我们国家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就不能建设成功,人民的生活也不可能改善,社会主义的前途更不可能实现。” | |
自由放任 | 不加约束,任它自由发展。 |
出处: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不负责任的背后批评,不是积极地向组织建议。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心目中没有集体生活的原则,只有自由放任。这是第二种。” | |
自由自在 | 形容没有约束,十分安闲随意。 |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自由自在。’曰:‘见后如何?’师曰:‘自由自在。’” | |
猢狲入布袋 | 猢狲:猴子。猴子进了口袋。比喻行动失去约束。 |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曰:‘恁么即学人归堂去也。’师曰:‘猢狲入布袋。’” | |
天高皇帝远 | 原指偏僻的地方,中央的权力达不到。现泛指机构离开领导机关远,遇事自作主张,不受约束。 |
出处:明·黄溥《闲中今古录》:“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 |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 律:约束。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 |
出处:宋·陈亮《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daquan/135427258814608.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描写约束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