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文艺的成语 关于文艺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文艺的成语22条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婢作夫人 | 婢:侍女;夫人:主妇。旧时指在文艺方面虽刻意模仿别人,但才力和作品的规模总赶不上。 |
出处: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引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羊欣书如大家婢为夫人。虽处其位,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 | |
别有风趣 | 形容事物(多指文艺作品)具有特殊的情调或趣味。 |
出处:清·周亮工《读画录·张损之》:“损之此幅,别有风趣,反恐清言未必臻此。” | |
不登大雅 | 大雅:高贵典雅。不能登上高雅的厅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
出处:见“不登大雅之堂”。 | |
寒蝉凄切 | 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艺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
出处:晋·陆云《陆清河集·寒蝉赋》:“于是贫居之士,喟尔相与而俱叹曰:‘寒蝉哀鸣,其声也悲;四时去暮,临河徘徊。’” | |
黄锺瓦缶 | 比喻艺术性较高和较低的文艺作品。 |
呕心滴血 | 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同“呕心沥血”。 |
呕心沥血 | 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
出处: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 |
呕心镂骨 | 形容费尽心思与精力(多用于文艺创作)。 |
千回百折 | 形容文艺作品或歌声、乐曲跌宕婉转。也形容事态的发展、前进的历程弯弯曲曲,很不顺利。 |
出处: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书·五》:“百川时文,精粹湛深,抽心苗,发奥旨,绘物态,状人情,千回百折,而卒造乎浅近。” | |
千人一面 | 众多人一个脸谱。多用以讥讽文艺创作上的雷同。 |
情景交融 | 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 |
鉥肝刿肾 | 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同“鉥心刿目”。 |
鉥心刿目 | 犹言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
鉥心刿肾 | 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同“鉥心刿目”。 |
无病呻吟 | 呻吟:病痛时的低哼。没病瞎哼哼。比喻没有值得忧伤的事情而叹息感慨。也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实感情,装腔作势。 |
出处:宋·辛弃疾《临江仙》词:“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 |
象牙之塔 | 指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资产阶级文艺家脱离社会现实的个人幻想的艺术境界。也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知识分子的小天地。 |
出处: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但这些我都不管,因为我幸而还没有爬上‘象牙之塔’去。” | |
虚虚实实 | 假假真真,以假乱真。指军事上讲究策略,善于迷惑对方。也指文艺作品中虚写、实写并用,表现方法耐人思索回味。 |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岂不闻兵法‘虚虚实实’之论?操虽能用兵,只此可以瞒过他也。” | |
雅俗共赏 | 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
出处:明·孙人儒《东郭记·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 | |
引人入胜 | 胜:胜境。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 |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卫军云,酒正自引人着胜地。” | |
有血有肉 | 比喻富有生命的活力和内容。多用来形容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动。 |
出处:朱自清《你我·“子夜”》:“他笔下是些有血有肉能说能做的人,不是些扁平的人形,模糊的影子。” | |
不登大雅之堂 | 大雅:高贵典雅。不能登上高雅的厅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这部评话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一部小说,初名‘金玉缘。’” | |
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 指男女相爱的感情多,胸怀大局的气概少。比喻文艺作品中男欢女爱多,社会斗争题材少 |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晋司空张华》:“虽名高曩代,而疏亮之士,犹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daquan/135427271014925.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描写文艺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