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同时的成语 关于同时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同时的成语74条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一窝蜂 | 一个蜂巢里的蜂一下子都飞出来了。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 |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八回:“那些小妖,就是一窝蜂,齐齐拥上。三藏见了,虽则是一心忙似箭,两脚走如飞,终是心惊胆颤,腿软脚麻,况且是山路崎岖,林深日暮,步儿那里移得动?” | |
白首同归 | 归:归向、归宿。一直到头发白了,志趣依然相投。形容友谊长久,始终不渝。后用以表示都是老人而同时去世。 |
出处:晋·潘岳《金谷集作诗》:“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 |
百堵皆作 | 堵:墙;作:兴建。许多房屋同时建造。 |
出处:《诗经·小雅·鸿雁》:“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 |
百感交集 | 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 |
比肩并起 | 比:并。肩并肩地一齐起来。比喻同时相随而起。 |
出处:《荀子·非相》:“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 | |
并存不悖 | 指同时存在而不冲突。 |
出处:巴金《家》九:“但是风雅的事又怎么能够同卫道的精神并存不悖呢?” | |
并行不悖 | 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
出处:《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 |
猜拳行令 | 划拳行酒令。形容宴饮欢畅。猜拳:饮酒时两人同时伸出手指并说一数,如数与两人伸出手指的总数相符为胜,输者罚酒。 |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七:“汪秀才解带脱衣,尽情欢宴,猜拳行令,不存一毫形迹。” | |
大吹大擂 | 许多乐器同时吹打。比喻大肆宣扬。 |
出处:元·王实甫《丽春堂》第四折:“赐你黄金千两,香酒百瓶,就在丽春堂大吹大擂,做一个庆喜的筵席。” | |
动如参商 | 参、商:星名。参星出西方,商星出东方,二星此出彼没,不同时在天空中出现。比喻长时间的分离难以会面,如参星出西方,商星出东方。 |
恩威并济 | 恩德与威势同时并行 |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6回:“以为恩威并济,内外兼筹,布置得七平八稳,可以任我欲为了。” | |
恩威并行 |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现也指掌权者对手下人,同时用给以小恩小惠和给以惩罚的两种手段。 |
出处:《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 |
恩威并用 |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现也指掌权者对手下人,同时用给以小恩小惠和给以惩罚的两种手段。 |
出处:《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 |
恩威并重 |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
出处:《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 |
恩威并著 | 恩德与威势同时并行 |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9卷:“所用之人,各有职掌,恩威并著,无不钦服。” | |
耳听八方 | 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很机警。 |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十六回:“为将之道,须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 |
繁弦急管 | 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 |
出处:宋·晏殊《蝶恋花》词:“绣幕卷波香引穗,急管繁弦,共爱人间瑞。” | |
分身无术 | 分身:分出精力照顾其他方面。没有一身同时兼顾几个方面的法术。 |
风雪交加 | 风和雪同时袭来。 |
出处:范长江《塞上行·行纪·百灵庙战行·三》:“尽管是在风雪交加的时节,我们的视线仍可以入到非常遥远。” | |
风雨交加 | 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比喻几种灾难同时袭来。 |
出处:清·梁章钜《浪迹丛谈·除夕元旦两诗》:“冬至前后,则连日阴噎,风雨交加,逾月不止。” | |
篝火狐鸣 | 夜里把火放在笼里,使隐隐约约象磷火,同时又学狐叫。这是陈涉、吴广假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义的故事。后用来比喻策划起义。 |
出处:《史记·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 |
轰堂大笑 | 形容满屋子的人同时放声大笑。 |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三回:“安公子小夫妻以至那些媳妇丫头们听了,只管不敢笑,也由不得轰堂大笑起来。” | |
哄堂大笑 | 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
出处:唐·赵璘《因话录》卷五:“唐御史有台院、殿院、罕院,以一御史知杂事,谓之杂端。公堂会食,皆绝笑言。惟杂端笑而三院皆笑,谓之哄笑,则不罚。” | |
烘堂大笑 | 形容满屋的人同时大笑。 |
出处:唐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之分,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谓之“杂端”;凡公堂会食,都不谈笑,如杂端先笑,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谓之“烘堂”。见唐赵璘《因话录·征》。 | |
胡服骑射 | 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数民族。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 |
出处:《战国策·赵策二》:“今吾(赵武灵王)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 | |
饥寒交迫 | 交:一起,同时。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
出处:晋·陶潜《劝农》:“宴安自逸,岁暮奚冀?担石不储,饥寒交至。”宋·王谠《唐语林》卷一:“上谓曰:‘汝何为作贼?’对曰:‘饥寒交迫,所以为盗。’” | |
饥渴交攻 | 饥渴同时袭来。形容饥渴交加。亦作“饿虎饥鹰”。 |
急管繁弦 | 急:快;繁:杂。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 |
出处:唐·白居易《忆旧游》:“修蛾慢脸灯下醉,急管繁弦头上催。”宋·晏殊《蝶恋花》词:“绣幕卷波香引穗,急管繁弦,共爱人间瑞。” | |
急拍繁弦 | 犹言急管繁弦。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 |
急竹繁丝 | 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见“急管繁弦”。 |
兼而有之 | 指同时占有或具有几种事物。 |
出处:《墨子·法仪》:“奚以知天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 | |
交口称誉 | 交:一齐,同时。异口同声地称赞。 |
出处:唐·韩愈《柳志厚墓志铭》:“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们下,交口荐誉之。” | |
交口称赞 | 交:一齐,同时。异口同声地称赞。 |
出处:唐·韩愈《柳志厚墓志铭》:“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们下,交口荐誉之。” | |
交口赞誉 | 交:一齐,同时。异口同声地称赞。 |
出处:唐·韩愈《柳志厚墓志铭》:“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们下,交口荐誉之。” | |
惊喜交集 | 交集:一起袭来。两种事物同时出现或同时加在一个人身上,又惊又喜。 |
出处:金·董解元《西厢记》卷四:“生闻之,惊喜交集。” | |
惊喜交加 | 两种事物同时出现或同时加在一个人身上,又惊又喜。 |
出处:金·董解元《西厢记》卷四:“生闻之,惊喜交集。” | |
兰桂齐芳 | 兰桂:对他人儿孙的美称;芳:比喻美德、美声。旧指儿孙同时显贵发达。 |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 | |
雷电交加 | 又是打雷,又是闪电。交加:一起袭来。两种事物同时或错杂出现。 |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忽然阴云四合,空中雷电交加,李三身上枷钮尽行脱落。” | |
里外夹攻 | 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 |
出处:《新五代史·吴越世家》:“乃取其军号,内外夹攻,号令相应,淮人以为神,遂人败之。” | |
内外夹攻 | 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 |
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那其间内外夹攻,方能取胜。” | |
内外交困 | 交:同时;困:困境。里里外外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休再罗索!朕因流贼猖獗,东事日急,内外交困,不得不百计筹饷。” | |
七行俱下 | 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 |
出处:《南史·宋孝武帝纪》:“少机颖,神明爽发,读书七行俱下,才藻美甚。” | |
齐驱并进 | 多方面同时前进。多形容几件事情或几项工作同时进行。同“齐头并进”。 |
齐头并进 | 多方面同时前进。多形容几件事情或几项工作同时进行。 |
出处:周恩来《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主要要求是:实事求是,循序前进,齐头并进,迎头赶上。” | |
琴瑟调和 | 琴瑟同时弹奏,声音和谐。比喻夫妻恩爱。 |
出处:《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 |
日月合壁 | 日月同时上升,出现于阴历的朔日。古人以为是国家的瑞兆。 |
出处:《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壁,五星如连珠。” | |
软硬兼施 | 兼施:同时施展。软的和硬的手段都用上了。 |
身心交病 | 交:一齐,同时;病:困乏。身体和精神都很困乏。 |
出处:鲁迅《而已集·答有恒先生》:“我再斗下去,也许会‘身心交病’。” | |
升官发财 | 指提升了官职,同时就能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 |
十日并出 | ①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个同时出现的太阳。②比喻暴乱并起。 |
食宿相兼 | 比喻幻想同时实现两个互相矛盾的目标。 |
出处:汉·应劭《风俗通·两袒》:“齐人有女,二人求之。……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难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两袒,怪问其故。云:‘欲东家食,西家宿。’” | |
势不两存 | 指敌对的事物不能同时并存。 |
出处:《韩非子·孤愤》:“故资必不胜而势不两存,法术之士焉得不危?” | |
势不两立 | 两立:双方并立。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 |
誓不两立 | 誓:发誓。发誓不与敌人并存。指双方仇恨极深,不能同时存在。 |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 |
双管齐下 | 管:指笔。原指手握双笔同时作画。后比喻做一件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 |
出处: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故事拾遗》:“唐张璪员外画山水松石名重于世。尤于画松特出意象,能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干,势凌风雨,气傲烟霞。” | |
涕泪交垂 | 鼻涕眼泪同时流下,形容极度悲哀。 |
出处: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是思。” | |
涕泪交零 | 鼻涕眼泪同时流下,形容极度哀痛。 |
出处:汉·无名氏《安平相孙根碑》:“同胞恻怆,涕泪交零,呱呱竖子,号咷失声。” | |
涕泪交流 | 鼻涕眼泪同时流下,形容极度哀痛。同“涕泪交零”。 |
出处: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六:“是何微类,误我至尊,乞明验于奸人,愿不容于首恶。兴言及此,涕泪交流。” | |
涕泪交下 | 鼻涕眼泪同时流下,形容极度哀痛。同“涕泪交零”。 |
出处:《魏书·临淮王谭传》:“彧闻乐声,歔欷,涕泪交下,悲感傍人,衍为之不乐。” | |
天无二日 | 日:太阳,比喻君王。天上没有两个太阳。旧喻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君。比喻凡事应统于一,不能两大并存。 |
出处:《礼记·曾子问》:“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 |
统筹兼顾 | 统筹:通盘筹划;兼:本义为一手执两禾,引伸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顾:照顾。统一筹划,全面照顾。 |
文武兼备 | 同时具有文才和武才,文武双全。亦作“文武兼济”、“文武兼全”。 |
文武全才 | 文才与武功同时具备的人才。 |
出处:《旧五代史·和凝传》:“和公文武全才而有志气,后必享重位,尔宜谨事之。” | |
心力交瘁 | 交:一齐,同时;瘁:疲劳。精神和体力都极度劳累。 |
出处:冰心《南归—贡献给母亲在天之灵》:“我们心力交瘁,能报母亲的恩慈于万一么?” | |
压倒元白 | 元、白:指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用来比喻作品胜过同时代有名的作家。 |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卷三:“时元、白俱在,皆赋诗于席上。唯刑部杨汝士侍郎后成。元、白览之失色。……汝士其日大醉,归谓子弟曰:‘我今日压倒元、白。’” | |
一龙一猪 | 一是龙,一是猪。比喻同时的两个人,高下判别极大。 |
出处: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 |
一目十行 | 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
出处:《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宋·刘克庄《杂记六言五首》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 |
一身两头 | 一个人同时有两个主张。比喻无所适从。 |
出处:汉·焦延寿《易林》卷八:“一身两头,近适二家,乱不可治。” | |
一拥而上 | 一下子全都围上去。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吕蒙亲自擂鼓,士卒皆一拥而上,乱刀砍死朱光。” | |
因时制宜 | 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
出处:《淮南子·氾论训》:“器械者,因时变而制宜适也。” | |
鱼龙曼衍 | 原指各种杂戏同时演出。后形容事物杂乱。也比喻变化很多(含贬义)。 |
出处:《汉书·西域传赞》:“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户、海中砀极、漫衍鱼龙、鱼抵之戏以观视之。” | |
珠连璧合 | 指日月、五星同时出现于天的一方。亦泛指日月五星普照天下。 |
出处:语本《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谓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时,七曜皆会聚斗、牵牛分度,夜尽如合璧连珠也。” | |
左右开弓 | 左右手都能射箭。比喻两只手轮流做同一动作或同时做几项工作。 |
出处:元·白朴《梧桐雨》楔子:“臣左右开弓,一十八般武艺,无有不会。” | |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daquan/135427274715013.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描写同时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