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帽子的成语 关于帽子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帽子的成语31条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虎而冠 | 冠:把帽子戴在头上。比喻生性残虐的人。 |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其爪牙吏,虎而冠。” | |
褒衣危冠 | 褒衣:宽大的衣服。危冠:高帽子。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宽袍高帽。 |
出处:唐·韩愈《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献酬有容,歌风雅之古辞,斥夷狄之新声。褒衣危冠,兴兴如此。” | |
鞭丝帽影 | 马鞭和帽子。借指出游。 |
出处:宋陆游《齐天乐·左绵道中》词:“塞月征尘,鞭丝帽影,常把流年虚占。” | |
戴高帽儿 | 吹捧、恭维别人。同“戴高帽子”。 |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八回:“那姑娘道:我这个人虽是个多事的人,但是凡那下坡走马、顺风使船,以至买好名儿、戴高帽儿的那些营生我都不会作。” | |
戴高帽子 | 吹捧、恭维别人。 |
出处:《北史·儒林传下·熊安生》:“道晖好着高翅帽、大屐,州将初临,辄服以谒见。仰头举肘,拜于屐上,自言学士比三公。” | |
戴鸡佩豚 | 戴雄鸡形的帽子,佩野猪形的饰物。雄鸡野猪皆好斗,古时以冠带像其形,表示好勇。 |
出处:《史记·仲弟子列传》:“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 | |
弹冠相庆 | 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
出处:《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禹弹冠。’”宋·苏洵《管仲论》:“一日无促,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 |
倒冠落佩 | 冠:帽子;佩:佩玉。这里指官服。脱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辞官还乡。 |
出处:唐·杜牧《晚晴赋》:“倒冠落佩兮与世阔疏,敖敖兮真徇其愚而隐居者乎。” | |
峨冠博带 | 峨:高;博:阔。高帽子和阔衣带。古代士大夫的装束。 |
出处: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一折:“必定是峨冠博带一个名士大夫。” | |
高冠博带 | 冠:帽子;博:大;带:衣带。戴着高大的帽子,系着宽阔的衣带。形容儒生的装束。也比喻穿着礼服。 |
出处:《墨子·公孟》:“昔者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 | |
狗尾续貂 | 续:连接。晋代皇帝的侍从官员用作帽子的装饰。指封官太滥。亦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 |
出处:《晋书·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 | |
挂冠归去 | 冠:帽子,这里指官帽。把官帽取下挂起来。比喻辞官回家。 |
出处:《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工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 |
冠冕堂皇 | 冠冕:古代帝王、官吏的帽子;堂皇:很有气派的样子。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四回:“他自己也就把那回身就抱的旖旎风情藏起来,换一幅冠冕堂皇的面目了。” | |
冠袍带履 | 帽子、袍子、带子、鞋子。泛指随身的必须用品。 |
冠山戴粒 | 冠山:把山当帽子,比喻大。戴粒:用头顶粒,比喻小。形容大小虽异,但各适其适。 |
出处:《文艺类聚》卷九七引《苻子》:“彼之冠山,何异乎我之戴粒也。” | |
华冠丽服 | 冠:帽子。形容衣着华丽。 |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全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不开,只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 | |
毁冠裂裳 | 毁坏帽子和衣裳。用作表示彻底决裂的意思。 |
出处:《后汉书·周燮传》:[冯良]耻在厮役,因坏车杀马,毁冠裂裳,乃遁至犍为,从杜抚学。” | |
科头箕踞 | 科头:不戴帽子;箕踞:两腿分开而坐。不戴帽子,席地而坐。比喻舒适的隐居生活。 |
出处:唐·王维《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诗:“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 |
科头跣足 | 科头:不戴帽子;跣足:光脚。光着头赤着脚。 |
出处:《史记·张仪列传》:“虎贲之士跿跔科头。”《新五代史·王彦章传》:“彦章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 | |
美如冠玉 | 冠:帽子。原比喻只是外表好看。后形容男子长相漂亮。 |
出处:《史记·陈丞相世家》:“平虽美大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 |
沐猴而冠 |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 |
怒发冲冠 | 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
出处:《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
跣足科头 | 科头:不戴帽子;跣足:光脚。光着头赤着脚。 |
出处:《史记·张仪列传》:“虎贲之士跿跔科头。”《新五代史·王彦章传》:“彦章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 | |
以冠补履 | 冠:帽子;履:鞋子。用帽子补鞋。比喻以贵重物品配贱物。 |
出处:《汉书·贾谊论》:“履虽鲜不如于枕,冠虽敝不以苴履。” | |
雨巾风帽 | 遮蔽风雨的头巾和帽子。常借指浪游之客。 |
出处:宋·朱敦儒《感皇恩·游□□园感旧》词:“主人好事,坐客雨巾风帽。”宋·陈三聘《梦玉人引》词:“雨巾风帽,昔追游、谁念旧踪迹。” | |
张冠李戴 | 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
出处: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 |
正冠李下 | 在李树下不整帽子,以避免偷李的嫌疑。比喻做容易引起怀疑的事。 |
出处:《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 |
正冠纳履 | 端正帽子,穿好鞋子。古时讲李树下不要弄帽子,瓜田里不要弄鞋子,以避免有偷李摸瓜的嫌疑。亦作“正冠李下”。 |
植发冲冠 | 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形容盛怒或踊跃之状。 |
出处:三国·魏·嵇康《养生论》:“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 | |
植发穿冠 | 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形容盛怒或踊跃之状。犹植发冲冠。 |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温峤初为刘琨使来过江”刘孝标注引晋·裴启《语林》:“温公始入,姿形甚陋,合坐尽惊。既坐,陈说九服分崩,皇室弛绝,晋王君臣莫不歔欷。及言天下不可以无主,闻者莫不踊跃,植发穿冠。” | |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 走过瓜田,不要弯下身子提鞋;经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 |
出处:《乐府诗集·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daquan/135427290415368.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描写帽子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