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经历的成语 关于经历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经历的成语65条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安然无恙 | 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
出处:《战国策·齐策》:“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 |
傲雪凌霜 | 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
出处:宋·杨无咎《柳梢青》:“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搀借春光。” | |
百战不殆 | 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形容善于用兵。 |
出处:《孙子·谋攻》:“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 |
饱经沧桑 | 饱:充分。沧桑:沧海变桑田的简缩。泛指世事的变化。经历过多次的世事变化,生活经历极为丰富。 |
出处:王蒙《轮下》:“而你是一个四十六岁的男人,饱经沧桑,眼角皱纹细密如网。” | |
饱经风霜 | 饱:充分;经:经历;风霜: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 |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一出:“鸡皮瘦损,看饱经雪霜,丝鬓如银。” | |
饱经风雨 | 指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同“饱经风霜”。 |
出处:孙犁《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我们的道路总算走得很长了吧,是坎坷不平的,也是饱经风雨的,终于走到现在。” | |
饱经世变 | 指经历了许多人世变故。 |
出处:瞿秋白《饿乡纪程》三:“我这位表姊,本是家乡的名美人,现在他饱经世变,家庭生活的苦痛已经如狂风骤雨扫净了春意。” | |
饱经霜雪 | 饱:充分;经:经历;霜雪: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 |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一出:“鸡皮瘦损,看饱经霜雪,丝鬓如银。” | |
饱经忧患 | 指经历了许多困苦患难。 |
出处:郭沫若《南冠草》第二幕第一场:“盛太夫人,夏完淳之嫡母,年五十余,因饱经忧患,甚显衰老。” | |
悲欢离合 | 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
出处:宋·苏轼《水调歌头》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阳缺,此事古难全。” | |
备尝艰苦 | 备:全、尽;尝:经历。受尽了艰难困苦。 |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险阻艰难,备尝之矣。”唐·韩愈《顺宗实录》卷一:上常亲执弓矢,率军后先导卫,备尝辛苦。” | |
备尝辛苦 | 备:尽、全。尝:经历。受尽了艰难困苦。 |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险阻艰难,备尝之矣。”唐·韩愈《顺宗实录》卷一:上常亲执弓矢,率军后先导卫,备尝辛苦。” | |
不经世故 | 经:经历;世故:人情世事的变故。形容缺乏为人处世的经验。 |
出处:鲁迅《花边文学·序言》:“然而他们不经世故,偶尔‘忘其所以’也就大碰其钉子。” | |
冲州过府 | 指跑码头,闯江湖。也形容经历丰富,见过世面。 |
出处:《天花雨》第二回:“夫妻一世,冲州过府,在江湖上赶营生。” | |
冲州撞府 | 冲:向前直闯。州、府:旧时县以上行政区划名,泛指大城市、大地方。跑码头,闯江湖。也形容经历丰富,见过世面。 |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二十七回:“他们是冲州撞府,逢场作戏,赔了多少小心得来的钱物。” 又四十回:“我们冲州撞府,那里不曾去!” | |
地老天荒 | 指经历的时间极久。 |
出处:唐·李贺《致酒行》:“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 |
多历年所 | 历:经历;年所:年数。经历的年数很多。 |
出处:《尚书·君奭》:“率准兹有陈,保乂有殷。故殷礼陟配天,多历年所。” | |
风霜雨雪 | 比喻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 |
出处:元·马致远《黄梁梦》第四折:“一梦中十八年,见了酒色财气,人我是非,贪嗔痴爱,风霜雨雪。” | |
风雨共舟 | 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
风雨同舟 | 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
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
躬逢其盛 | 亲身经历那种盛况。 |
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 |
航海梯山 | 渡过大海,攀越高山。指经历艰远的路程。 |
出处:南朝·梁·简文帝《大法颂》序:“航海梯山,奉白环之使。” | |
患难之交 | 交:交情,朋友。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
出处: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回:“浦肫夫患难之交,今日年兄为我们看他,异日我们也代年兄看他。” | |
劫后余生 | 劫:灾难;余生:侥幸保全的生命。经历灾难以后幸存下来的生命。 |
出处:清·丘逢甲《岭云海日楼诗钞·寄怀许仙屏中丞四首》:“归飞越鸟恋南枝,劫后余生叹数奇。” | |
经年累月 | 经:经历。指经过很久的时间;长时间。 |
出处:明·孙仁孺《东郭记·为衣服》:“幸有章子前去,可以无虞,教俺不须记挂,但虽则如此,千山万水,经年累月,好是悬悬。” | |
九死不悔 | 九:表示极多。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
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
九死未悔 | 九:表示极多。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
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
九死一生 | 九:表示极多。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也形容处在生死关头,情况十分危急。 |
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刘良注:“虽九死无一生,未足悔恨。” | |
久历风尘 | 经历过很多艰苦的日子。 |
累月经年 | 累:累积。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形容经历的时间很长。 |
出处:《敦湟变文集·大目乾运冥间救母变文》:“头似大山,三江难满。无闻浆水之名,累月经年,受饥赢之苦。” | |
历久弥坚 | 弥:越,更加。经历时间越长久,越显得坚定不移。 |
历日旷久 | 经历的时间非常久。 |
履险蹈危 | 指经历危险。 |
南征北伐 | 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亦作“南征北讨”。亦作“南征北战”。 |
南征北讨 | 形容转战南北,经历过多次战斗。 |
出处:元·朱凯《昊天塔》第一折:“想老夫幼年时,南征北讨,东荡西除,到今日都做了一场春梦也。” | |
南征北战 | 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
出处:唐·柳宗元《封建论》:“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 | |
千锤百炼 | 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
出处:晋·刘琨《重赠卢谌》诗:“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宋·尤袤《全唐诗话》卷三:“百锻为字,千炼成句。” | |
任重道悠 |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同“任重道远”。 |
出处:《后汉书·皇后纪序》:“任重道悠,利深祸速。” | |
任重道远 | 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
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
戎马生涯 | 指从事征战的生活、经历。 |
少不更事 | 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
出处:《隋书·李雄传》:“吾儿既少,更事未多。” | |
少不经事 | 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
出处:《隋书·李雄传》:“吾儿既少,更事未多。” | |
身经百战 | 亲身经历过很多次战斗。比喻况历多,经验丰富。 |
出处:《资志通鉴·后唐纪·庄宗同光三年》:“且群臣或从陛下岁久,身经百战,所得不过一州。” | |
身历其境 | 历:经历;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
出处:《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而曹公已临其境。” | |
石泐海枯 | 直到石头碎裂,海水干涸。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
出处:清·倪会鼎《与人书》:“倘邀数行,与贵通家商此数种,传之通邑大都,此为寿我先人,虽石泐海枯,义存无斁。” | |
梯山航海 | 登山航海。比喻长途跋涉,经历险远的旅程。 |
出处:《宋书·明帝纪》:“日月所照,梯山航海,风雨所均,削衽袭带。” | |
天荒地老 | 指经历的时间极久。 |
出处:唐·李贺《致酒行》:“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 |
天老地荒 | 指经历的时间极久。同“天荒地老”。 |
停辛伫苦 | 停:止息,停留;伫:贮积。辛劳长期缠身。形容经历了不少艰难困苦。 |
出处:唐·李商隐《河内诗二首》之一:“栀子交加香蓼繁,停辛伫苦留待君。” | |
停辛贮苦 | 辛劳长期缠身。形容经历了不少艰难困苦。同“停辛伫苦”。 |
万代千秋 | 指经历年代极久远。亦作“万古千秋”、“万载千秋”。 |
万载千秋 | 指经历年代极久远。同“万代千秋”。 |
出处:明·无名氏《贺元宵》第三折:“当今圣主存仁孝,万载千秋亨太平。” | |
现身说法 | 佛教用语。指佛力广大,能现出种种人相,向人说法。现指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例来说明某种道理。 |
出处:《愣严经》卷六:“我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一:“亦于十方界中现身说法。” | |
一生九死 | 指经历多次生命危险而幸存。 |
出处:明·刘道开《畴昔》诗:“畴昔干戈里,飘零剩此身;一生九死客,两代六朝人。” | |
逾年历岁 | 指经过一定年月。形容经历较长时间。 |
出处:《战国策·赵策一》:“王大怒,曰:‘夫用百成之众攻战,逾年历岁,未见一城也!今不用兵而得城七十,何故不为?’” | |
逾沙轶漠 | 穿越沙漠。谓经历险远的路途。 |
出处: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栈山航海,逾沙轶漠之贡,府无虚月。” | |
羽毛未丰 | 丰:丰满。指小鸟没长成,身上的毛还很稀疏。比喻年纪轻,经历少,不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 |
曾经沧海 | 曾经:经历过;沧海:大海。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里。 |
出处:《孟子·尽心上》:“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唐·元稹《离思》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
重温旧梦 | 温:复习,指回忆,体味。比喻再经历一次过去的光景。 |
出处:清·丘逢甲《岭云每日楼诗钞·重过感旧园二首》诗:“水木清华负郭园,三年客梦此重温。眼中故物诗留壁,身后浮文酒满樽。” | |
转战千里 | 形容连续作战,经历了很长的历程。 |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后汉书·吴汉传》:“吾共诸君逾越险阻,转战千里,所在斩获,遂深入敌地,至其城下。” | |
撞府冲州 | 犹言走江湖,跑码头。也形容经历丰富,见过世面。 |
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则被你坑杀人燕侣莺俦。婆婆也,你岂不知羞!俺公公撞府冲州。” | |
经一事,长一智 | 亲身经历了某件事情,就能增长关于这方面的知识。 |
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汉史》:“人有常言:‘遭一蹶者得一便,经一事者长一智。’” | |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 智:智慧,见识。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 |
出处:宋·悟明禅师《联灯会要·道本禅师》:“老赵州十八上便解破家散宅,徒为戏论,虽然如是,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 |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 泛指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 |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某甲虽在黄梅随众,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受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行者即是某甲师也。” | |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 泛指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daquan/135427298115522.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描写经历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