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分离的成语 关于分离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分离的成语44条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比肩并起 | 比:并。肩并肩地一齐起来。比喻同时相随而起。 |
出处:《荀子·非相》:“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 | |
比目连枝 | 比目:比目鱼,传说仅一眼,须两鱼并游;连枝:连在一起的树枝。比喻形影不离的情侣和朋友。 |
出处:元·贾固《醉高歌过红绣鞋·寄金莺儿》:“乐心儿比目连枝,肯意儿新婚燕儿。” | |
比翼连枝 | 比翼:鸟名。传说此鸟一目一翼,须两两齐飞。比喻夫妇亲密不离。 |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诗:“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
参商之虞 | 参、商:星宿名。参在西、商在东,此出彼没,永不相见。虞:忧虑。比喻人分离不得见面的忧虑。也比喻有不和睦的可能。 |
寸步不离 | 寸步:形容距离很近。原指夫妻和睦,一步也不离开。现在泛指两人感情好,总在一起。 |
出处: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吴黄龙中,吴郡海盐有陆东,妻朱氏,亦有容止,夫妻相重,寸步不离,时人号为比肩人。” | |
鲽离鹣背 | 比喻夫妻或恋人分离。 |
东南雀飞 | 比喻夫妻分离。 |
出处:乐府诗《孔雀东南飞》 | |
动如参商 | 参、商:星名。参星出西方,商星出东方,二星此出彼没,不同时在天空中出现。比喻长时间的分离难以会面,如参星出西方,商星出东方。 |
分钗破镜 | 比喻夫妻失散或分离。 |
出处:南朝·陈·徐德言《破镜》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当复姮娥影,空留明月辉。” | |
分鞋破镜 | 比喻夫妻分离。 |
出处: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南朝陈徐德言娶陈后主妹乐昌公主为妻,公主有才貌。陈亡之际,德言料不能夫妻相守,于是破一镜,夫妻各执一半,相约日后合镜相会。(分鞋,见示例) | |
骨肉相连 | 象骨头和肉一样互相连接着。比喻关系非常密切,不可分离。 |
出处:《管子·轻重丁》:“故桓公推仁立义,功臣之家,兄弟相戚,骨肉相亲,国无饥民。” | |
镜分鸾凤 | 比喻夫妻分离。 |
乐昌分镜 | 比喻夫妻分离。 |
出处:元·孙季昌《端正好·四时怨别集杂剧名》:“受寂寞似越娘背灯,恨离别如乐昌分镜。” | |
乐昌破镜 | 比喻夫妻分离。同“乐昌分镜” |
乐昌之镜 | 比喻夫妻分离。同“乐昌分镜”。 |
离情别绪 | 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 |
出处:宋·欧阳修《梁州令》:“离情别恨多少,条条结向垂杨缕。” | |
连理分枝 | 比喻夫妻分离。 |
难分难舍 | 分:分离;舍:放下。形容感情很好,不愿分开。亦作“难舍难分。”。 |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骨肉主婢之间,也有许多难分难舍。” | |
难舍难分 | 舍:放下。形容感情很好,不愿分离。亦作“难分难舍。”。 |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不免盟山誓海,难舍难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难舍难分,所以一直就在船上打了‘水公馆’。” | |
瓶沉簪折 | 瓶沉水底难觅,簪子折断难接。比喻男女分离。 |
出处: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 |
瓶坠簪折 | 瓶落水底难觅,簪子折断难接。比喻男女分离。 |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虽然是一时间花残月缺,休猜做瓶坠簪折。” | |
破镜分钗 | 破镜:打破的镜子,喻分散。分钗:钗是由两股簪子合成的一种首饰,别在妇女的发髻上,钗股分开就成单个的簪子,因以分钗比喻夫妻或情人之间的离别、失散,也特指分离。 |
妻离子散 | 一家子被迫分离四散。 |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 |
人面桃花 | 形容男女邂逅钟情,随即分离之后,男子追念旧事的情形。 |
出处: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
如影随形 | 好象影子总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 |
出处:《管子·任法》:“然故下之事上也,如响之应声也;臣之事主也,如影之从形也。”汉·刘向《说苑·君道》:“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 | |
生离死别 | 分离好象和死者永别一样。指很难再见的离别或永久的离别。 |
出处:汉·无名氏《为焦仲卿妻作》诗:“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北周·庾信《拟连珠》:“盖闻死别长城,生离函谷。” | |
首身分离 | 首:头。头和身体分开了。指被砍头。 |
出处:《战国策·秦策四》:“刳腹折颐,首身分离。” | |
双栖双宿 | 宿在一起,飞在一起。比喻相爱的男女形影不离。 |
出处:宋·尤袤《全唐诗话》卷六:“眼想心思梦里惊,无人知我此时情。不如池上鸳鸯鸟,双宿双飞过一生。” | |
双宿双飞 | 宿在一起,飞在一起。比喻相爱的男女形影不离。 |
出处:宋·尤袤《全唐诗话》卷六:“眼想心思梦里惊,无人知我此时情。不如池上鸳鸯鸟,双宿双飞过一生。” | |
似水如鱼 | 像鱼和水一样不能离开。形容关系密切,不可分离。多指男女情人。 |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若不是大恩人拔刀相助,怎能勾好夫妻似水如鱼。”明·张凤翼《红拂记·传奇大意》:“李靖人豪,张姬女侠,相逢似水如鱼。” | |
衔尾相随 | 衔:马嚼子;尾:马尾巴。马嚼子接着马尾巴。形容一个紧跟着一个,成单行前进。 |
出处:《汉书·匈奴传》:“如遇险阻,衔尾相随。” | |
响答影随 | 如应声和答、形影相随。比喻两者紧密相连。 |
形影不离 | 象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青县农家少妇,性轻佻,随其夫操作,形影不离。” | |
形影相附 | 在孤寂的处境中相依相伴。同“形影相依”。 |
形影相随 | 象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
出处:三国·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窃感《相鼠》之篇,无礼遄死之义,形影相吊,五情愧郝。”唐·崔峒《江上书怀》:“胡越书难到,存亡梦岂知。登高回首罢,形影自相随。” | |
形影相依 | ①指在孤寂的处境中相依相伴。②形容孤单无依。③互相依靠,紧密相连。 |
血肉相连 | 象血和肉一样相互联系着。比喻关系十分密切,不可分离。 |
出处:宋·洪迈《雷击王四》:“趋视之,二百钱乃在其胁下皮内,与血肉相连。” | |
雁南燕北 | 比喻两地分离。 |
出处:《说岳全传》第三四回:“几载飘零逐转蓬,年来多难与兄同。雁南燕北分飞久,蓦地相逢似梦中。” | |
雁影分飞 | 比喻两相分离。 |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甚而雁影纷飞,涕空沾于荆树,鸾胶再觅,变遂起于芦花。” | |
一步一趋 | ①形容紧跟着行走。②比喻事事模仿和追随别人。常含贬意。 |
出处:语本《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斜睨之,美而艳,一步一趋,相离仅尺咫耳。” | |
一鼓一板 | 鼓、板都是演唱时用以调和节奏的,两者不可分离,因以喻互相帮衬。 |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公子身边最讲得话、像心称意的,有两个门客……大小事多要串通得这两个,方才弄得成。这两个一鼓一板,只要公子出脱得些,大家有味。” | |
影形不离 | 形影不离,比喻关系密切。 |
出处:老舍《赵子曰》:“他的面貌、服装比赵子曰的好看的不止十倍,可是他们两个是影形不离的好朋友。” | |
云收雨散 | 喻欢会结束,彼此分离。 |
出处:宋·周邦彦《烛影摇红》词:“当时谁会唱《阳关》。离恨天涯远。争奈云收雨散。凭阑干、东风泪满。” | |
坐卧不离 | 指时刻相随。 |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八回:“琼英从小聪明,百伶百俐,料道在此不能脱生,又举目无亲,见倪氏爱他,便对倪氏说,向邬梨讨了叶清的妻安氏进来。因此安氏得与琼英坐卧不离。”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daquan/135427322515945.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描写分离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