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城市的成语 关于城市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城市的成语24条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八街九陌 | 形容城市的街道纵横,市面繁华。 |
出处:《三辅旧事》:“长安城中,八街九陌。” | |
百城之富 | 形容藏书极多,似拥有许多城市那样富有。 |
出处:语出《魏书·李谧传》:“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 |
冲州撞府 | 冲:向前直闯。州、府:旧时县以上行政区划名,泛指大城市、大地方。跑码头,闯江湖。也形容经历丰富,见过世面。 |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二十七回:“他们是冲州撞府,逢场作戏,赔了多少小心得来的钱物。” 又四十回:“我们冲州撞府,那里不曾去!” | |
攻城略地 | 略:掠夺。攻打城市,掠夺土地。 |
出处:《淮南子·兵略训》:“攻城略地,莫不降下。” | |
接袂成帷 | 袂:衣服袖子。帷:帷帐,帷幕。衣袖连接起来,可以形成帷幕。形容人口众多,城市繁华。 |
金城汤池 | 城、池:城墙和护城河;汤:热水。金属的城墙,滚水的护城河。比喻坚固无比、防守严密的城市或工事。 |
出处:《汉书·蒯通传》:“边地之城,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 |
居大不易 | 本为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维持。 |
出处:唐·张固《幽闲鼓吹》:“白尚书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 |
人稠物穰 | 稠:稠密,多。穰:丰盛。人口众多,物产丰盛。形容城市繁荣昌盛的景象。 |
出处:元·胡用和《粉蝶儿·题金陵景》套曲:“人稠物穰景非常,真乃是鱼龙变化之乡。” | |
三人成虎 | 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
出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 |
市井无赖 | 指城市中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
出处: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王伦本一狎邪小人,市井无赖。” | |
市井小人 | 指城市中庸俗鄙陋之人。 |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那陈东阳是个市井小人,不晓道理的。”清·姚鼐《范蠡论》:“吾观庄生非贤者也,其褊心与市井小人之为虑无以异。” | |
市井之臣 | 市井:古时称做买卖的地方。旧指城市里的老百姓。 |
出处:《管子·小匡》:“处商必就市井。”《孟子·万章下》:“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 | |
市民文学 | 封建社会后期,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 |
四衢八街 | 指大城市街道非常多。 |
通都大埠 | 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同“通都大邑”。 |
通都大邑 | 都:都市;邑:城。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 |
出处:宋·苏辙《民政策下·第三道》:“今天下所谓通都大邑,十里之城,万户之郭。” | |
通都巨邑 | 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同“通都大邑”。 |
通衢大邑 | 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同“通都大邑”。 |
通邑大都 | 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同“通都大邑”。 |
万家灯火 | 家家点上了灯。指天黑上灯的时候。也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象。 |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八回:“万家灯火吹箫路,五夜星辰赌酒天。” | |
五方杂处 | 五方:东南西北中,泛指各处;处:住。形容大城市的居民,从什么地方来的人都有。 |
出处:《汉书·地理志下》:“是故五方杂厝,风俗不纯。” | |
胸无城府 | 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
出处:《宋史·傅尧俞传》:“尧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设城府,人自不忍欺。” | |
长安居大不易 | 本为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维持。 |
出处:唐·张固《幽闲鼓吹》:“白尚书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 |
尺蚓穿堤,能漂一邑 | 蚯蚓虽小,但它把堤岸穿透了,就能把整个城市淹没。比喻不注意小的事故,就会引起大祸。 |
出处:北齐·刘昼《刘子新论·慎隙》:“尺吲穿堤,能漂一邑;寸烟汇穴,致毁千室。”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daquan/135427331416191.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描写城市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