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材料的成语 关于材料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材料的成语20条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传为笑柄 | 笑柄:被人取笑的材料。流传开去被人们当作取笑的资料。 |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男家埋怨他办事无首尾,女家骂他占骗……合域传为笑柄。” | |
大材小用 | 把大的材料当成小的材料用。比喻使用不当,浪费人才。 |
出处:晋·石崇《许巢论》:“盖闻圣人在位,则群材必举,官才任能,轻重允宜,大任已备,则不抑大材使居小位;小材已极其分,则不以积久而合处过材之位。” | |
堆案盈几 | 堆:堆积。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大量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
出处: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 | |
孤文只义 | 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
出处:清·龚自珍《〈春秋决事比〉自序》:“斯时通古今者起,以世运如是其殊科,王与霸如是其殊统;考之孤文只义之仅存,而得之乎出没隐显之间;……竹帛烂,师友断,疑信半;为立德、适道、达权之君子,若此其难也。” | |
匠门弃材 | 能工巧匠废弃的材料。比喻无用的人。 |
出处:清·冯桂芬《林文忠公祠记》:“公驰驱绝域,犹手笺酬答无间。匠门弃材,累公之明。” | |
鸠工庀材 | 庀:准备、具备。招集工匠,准备材料。 |
出处:唐·李方郁《修中岳庙记》:“岂可不成耶?遂鸠工庀材,四旬而就。” | |
就地取材 | 就:随。在本地找需要的材料。比喻不依靠外力,充分发挥本单位的潜力。 |
出处:清·李渔《笠翁偶集·三·手足》:“噫,岂其娶妻必齐之姜,就地取材,但不失立言之大意而已矣。” | |
旁征博引 | 旁:广泛;征:寻求;博:广博;引:引证。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 |
出处: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清之人情小说》:“宝钗妙玉则从徐说,旁征博引,用罚甚勤。” | |
片词只句 | 指零碎的文字材料。同“片言只字”。 |
出处:唐·司空图《题〈柳柳州集〉序》:“噫,后之学者褊浅,片词只句,未能自辨,已侧目相诋訾矣。” | |
片言只字 | 不多的几句话,极少的几个字。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
出处:晋·陆机《谢平原内史表》:“片言只字,不关其间;事踪笔迹,皆可推校。” | |
片纸只字 | 不多的几句话,极少的几个字。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
出处:晋·陆机《谢平原内史表》:“片言只字,不关其间。” | |
取精用弘 | 精:精华;用:享受,占有;弘:大。从丰富的材料里提取精华。 |
出处:《左传·昭公七年》:“蕞尔国,而三世执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 | |
取精用宏 | 用:享受。从大量材料中选取精华充分加以运用。 |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蕞尔国,而三世执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 | |
沙里淘金 | 淘:用水冲洗,滤除杂质。从沙里淘出黄金。比喻好东西不易得。也比喻做事费力大而收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里选择精华。 |
出处:《关尹子》六七:“我之为我,如灰中金,而不若矿沙之金。破矿得金,淘沙得金,扬灰终身,无得金也。” | |
砂里淘金 | 从砂子里淘出黄金。比喻从大量材料中选取精华。 |
审曲面势 | 原指工匠做器物时审度材料的曲直。后指区别情况,适当安排营造。同“审曲面埶”。 |
审曲面埶 | 原指工匠做器物时审度材料的曲直。后指区别情况,适当安排营造。亦作“审曲面势”。 |
武昌剩竹 | 比喻尚可备用的材料。 |
出处:《晋书·陶侃传》:“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作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钉)装船。其综微密,皆此类也。” | |
羊羔美酒 | 羊羔:酒名,因酿制材料中有羊肉,故名。味儿醇厚的好酒。 |
出处:宋·无名氏《湘湖近事》:“陶谷学士,尝买得党太尉家故妓……,妓曰:‘彼粗人也,安有此景,但能销金暖帐下,浅斟低唱,饮羊羔美酒耳。’谷愧其言。” | |
左右采获 | 左手右手都有收获。比喻研究学问,多采材料。 |
出处:《诗经·周南·关睢》:“参差荇菜,左右采之。”《汉书·夏侯胜传》:“胜从父子建,字子卿,自师事胜及欧阳高,左右采获。”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daquan/135427334516266.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描写材料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