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守旧的成语 关于守旧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守旧的成语44条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安常守故 | 习惯于日常的平稳生活,保守旧的一套。指守旧不知变革。 |
出处:明·海瑞《申军门吴尧便宜五事文》:“本院非安常守故人也。至任以来,千万人以鼓舞作兴,翻然改革望之矣。” | |
安常习故 | 习:习惯;故:旧例。安于常规,习惯旧例。形容按照常规和老套办事,守旧而不思变革。 |
出处:宋·刘挈《论人才》:“有安常习故乐于无事之论,有变古更法喜于敢为之论。” | |
安故重迁 | 指安于旧俗,不轻易改变。 |
出处:汉刘向《说苑·修文》:“触情从欲,谓之禽兽;苟可而行,谓之野人;安故重迁,谓之众庶;辨然否,通古今之道,谓之土。” | |
保残守缺 | ①指汉代今文经学派儒生墨守残缺不全的今文经典而拘执一家之言。后常用以比喻泥古守旧,不知改进。②指保藏残缺的古籍文献。 |
出处:《汉书·刘歆传》:“信口说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或怀妒嫉,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抑此三学。” | |
抱残守缺 | 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
出处:参见“保残守缺”。 | |
抱残守阙 | ①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②谓笃守古学古道。③喻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坚持着做。 |
出处: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顾炎武》:“二君以瑰异之质,负经世之才……岂若抱残守阙之俗儒,寻章摘句之世士也哉?”阙,一本作“缺”。 | |
闭关自守 | 关闭关口,不和外人来往。比喻因循保守,不愿接触外界事物。 |
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上》:“无事则民勤于耕稼,以广军储;有事则民习于弓矢,以莅武事。此真霸王之资也。闭关自守,又何忧乎?” | |
不步人脚 | 不跟着别人的脚步走。比喻不因循守旧。 |
出处:明·李贽《又与从吾》:“苏长公片言只字与金玉同声,虽千古未见其比,则以其胸中绝无俗气,下笔不作寻常语,不步人脚故耳。” | |
待兔守株 | 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同“守株待兔” |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序》:“刻舟求剑,体貌何殊;待兔守株,旨意宁远。” | |
蹈常袭故 | 蹈:踩,引伸为遵循;常:常规,老规矩;袭:沿袭;故:老办法。因循守旧,照老规矩办事。 |
出处:明·焦竑《焦氏笔乘·(尚书)叙录》:“学者蹈常袭故,漫不复有所寻者。” | |
蹈袭前人 | 蹈袭:因袭,沿用。因袭前人,缺乏创新。 |
出处:《宋史·米芾传》:“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 | |
梗顽不化 | 指十分顽固,无法感化。 |
出处:《续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目下山东有名绿茶,可知道他们形状否;内中可有能劝化改行的,还有梗顽不化,本事十分利害的否?要一一请教。” | |
固执成见 | 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同“固执己见”。 |
出处:茅盾《子夜》九:“如果荪甫一定要固执成见,那就拉倒。” | |
怙顽不悛 | 犹言顽固不化。坚持错误,不肯改悔。 |
出处:《明史·广西土司传二·思明》:“帝曰:‘蛮人怙顽不悛,终必取祸,姑待之。’” | |
橛守成规 | 拘守已有的规章制度。 |
出处:黄人《(清文汇)序》:“然则操斯文进退去取之枋者,其犹横分区域,橛守成规。” | |
恪守成宪 | 恪守:谨守。谨守既定的法令,毫不通融。 |
出处:《元史·完泽传》:“元贞以来,朝廷恪守成宪,诏书屡下,散财发粟,不惜巨万,以颁赐百姓,当时以贤相称之。” | |
牢不可破 | 牢:牢固。异常坚固,不可摧毁。也用在指人固执己见或保守旧习。 |
出处:唐·韩愈《平淮西碑》:“并为一谈,牢不可破。” | |
墨守成法 | 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同“墨守成规”。 |
墨守成规 |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
出处: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 |
泥古不化 | 泥:拘泥,固执。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古人的说法而不知变通。 |
出处:《宋史·刘几传》:“儒者泥古,致详于形名度数间,而不知清浊轻重之用。” | |
泥古拘方 | 拘守成规、旧说而不知变通。 |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恐以一定陈言,误泥古拘方之作者。” | |
日程月课 | 每日每月按一定的程序课试。形容因循守旧,无所创新。 |
出处:清·莫友芝《〈巢经堂诗钞〉序》:“[子尹]不肯以诗人自居。当其兴到,顷刻千言;无所感触,或经时不作一字,又脱稿不自收拾,子弟钞存十之三四而已。而其盘盘之气,熊熊之光,浏漓顿挫,不主故常,以视近世日程月课,楦酿篇牍,自张风雅者,其贵贱何如也?” | |
食古如鲠 | 犹言食古不化。指对所学的古代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于按现在的情况来运用,跟吃不东西不消化一样。 |
守缺抱残 | 守住残缺的东西不放。比喻泥古守旧,不思变革。亦作“守阙抱残”。 |
守阙抱残 | 比喻泥古守旧,不思变革。同“守缺抱残”。 |
踏故习常 | 指因袭守旧,安于现状。 |
体规画圆 | 犹言依样画葫芦。指墨守成规,一味模仿。 |
玩故习常 | 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
顽梗不化 | 形容非常顽固而不知变通。 |
出处: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三幕第一场:“你往年同严仲子做过朋友,他的顽梗不化,你是明白的。” | |
顽固不化 | 化:改变。坚持错误,不肯改悔。 |
出处:梁信《从奴隶到将军》上集第六章:“说我顽固不化,为游击主义翻案;蔑视中央,搅乱军心等待。” | |
袭故蹈常 | 袭:沿袭;故:老办法;蹈:踩,引伸为遵循;常:常规,老规矩。因循守旧,照老规矩办事。 |
出处:宋·苏轼《伊尹论》:“后之君子,蹈常而袭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 | |
循常习故 | 循常:遵循常规。习故:学习陈旧的作风。遵守旧规,沿袭先例。形容因袭保守,不愿变通。亦作“循故袭常”、“履常蹈故”、“遵常守故”。 |
循规蹈矩 | 循、蹈:遵循,依照。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
出处:宋·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 | |
一把死拿 | 比喻因循守旧,不肯变通。 |
以古制今 | 按照古代的成规来处理当今的事务。 |
出处:《战国策·赵策二》:“谚曰:‘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于事之变。’” | |
因陋守旧 | 陋:不合理;守旧:保持旧的。指因袭不合理的老一套而不加改进。 |
出处:《宋史·欧阳修传》:“宋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犹仍五季余习……士因陋守旧,论卑气弱。” | |
因袭陈规 | 沿用老规章。因袭:继续使用。陈规:过时了的规章制度。 |
因循守旧 | 因循:沿袭;守旧:死守老的一套。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的精神。 |
出处:《汉书·循吏传序》:“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 | |
榆木圪垯 | 坚硬的榆树根。比喻思想顽固。 |
榆木疙瘩 | 坚硬的榆树根。比喻思想顽固。 |
出处:葛洛《卫生组长》:“人人都是封建迷信脑袋,像榆木疙瘩一样,三斧子五斧子劈不开。” | |
榆木脑袋 | 比喻思想顽固。亦作“榆木脑壳”。 |
出处:谷峪《新事新办》:“你娘不是那榆木脑袋!娶亲不坐轿,这年头净这么办,俺也赞成。” | |
榆木脑壳 | 比喻思想顽固。同“榆木脑袋”。 |
出处:刘绍棠《柳伞》三:“‘大叔,谢谢您老人家!’黄金印淌下了热泪,‘您敲开了我脖腔子上这颗榆木脑壳。’” | |
禹行舜趋 | 原指仅模仿圣贤之外表而不注意内在的品德修养。后亦用以形容举止循规蹈距。 |
出处:《荀子·非十二子》:“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也。”杨倞注:“但宗圣人之威仪而已矣。” | |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 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daquan/135427355816755.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描写守旧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