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治理的成语 关于治理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治理的成语58条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安国富民 | 使国家安定,使人民富裕。 |
出处:《汉书·汲黯传》:“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化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 | |
安国宁家 | 指治理国家。 |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 | |
百里之才 | 百里:方圆百里之地。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后称才能平常的人。 |
出处:《三国志·蜀志·蒋琬传》:“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 |
半部论语 | 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
出处:参见“半部论语治天下”。 | |
北辰星拱 | 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
出处:《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
拨乱反正 | 拨:治理;乱:指乱世;反:通“返”,回复。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
出处:《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 |
垂帘听政 | 垂帘: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听:治理。指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 |
出处:《旧唐书·高宗纪下》:“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 |
大禹治水 | 禹: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 |
大展经纶 | 经纶:整理丝缕,比喻治理国家,也指政治才能。充分施展政治才能。 |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 | |
定国安邦 | 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
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枉了你扬威耀武,尽忠歆节,定国安邦,偏容他鸱鸮弄舌,乌鸦展翅,强配鸾凤。” | |
反正拨乱 | 治理乱世,使之恢复安定、正常。 |
出处:语出《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 |
分而治之 | ①分别治理。②利用手段使国家、民族或宗教等产生分裂,然后对其进行控制和统治。 |
出处:清·俞樾《群经平议·周官二》“巫马下士二人医四人”:“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是亦不自医也。” | |
济世安民 | 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
出处:《旧唐书·太宗本纪上》:“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 |
济世之才 | 济世:拯救时世。能够拯救时世,治理国家的人才。 |
出处:唐·杜甫《待严大夫诗》:“殊方又喜故人来,重镇还须济世才。” | |
结绳而治 | 原指上古没有文字,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治理天下。后也指社会清平,不用法律治国的空想。 |
出处:《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 |
禁暴正乱 | 禁:制止。正:纠正。抑制强暴势力,治理混乱局面;或禁除暴行,根治叛乱。亦作“禁暴止乱”、“禁暴诛乱”、“禁乱除暴”、“救乱除暴”、“拨乱诛暴”、“止暴 |
经邦论道 | 指治理国家,谈论治国之道。比喻位居高层。 |
出处:《隋书·李穆传》:“臣日薄桑榆,位高轩冕,经邦论道,自顾缺然。” | |
经邦纬国 | 经、纬:本指丝织物的纵线和横线,引申为治理、规划。邦:国家。指治理国家。 |
经帮纬国 | 经、纬:本指丝织物的纵线和横线,引申为治理、规划;邦:国家。指治理国家。 |
出处:唐·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司徒诏》:“是以经邦纬国必俟曹之勋,燮理阴阳允归锺华之望。” | |
经国大业 | 经国:治理国家;大业:伟大的事业。极言文章有重要作用。 |
出处: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 |
经国之才 | 经:治理。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形容才能卓著。 |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序》:“一时莫论,经国之才。” | |
经纶济世 | 指具有治理国家,经世济民的才能。经纶:整理丝缕,引申为处理国家大事。济世:救世。 |
经纬天下 | 经,纬:治理。指治理国家。 |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 | |
经文纬武 | 治理国家的本领,文的武的都具备。 |
出处:唐·许敬宗《定宗庙乐议》:“早复圣迹神功,不可得而窥测,经文纬武,敢有寄于名言。” | |
礼让为国 | 治理。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治理国家。 |
理不忘乱 | 国家得以平安治理的时候,不能忘记混乱的日子。 |
历精图治 | 振奋精神,力图治理好国家。 |
出处:《宋史·神宗纪赞》:“历精图治,将大有为。” | |
历精为治 | 振奋精神,治理好国家。 |
厉精图治 | 图:谋求,设法。厉:奋勉。治:治理。振奋精神,设法把国家治理好。亦作“励精图治”、“厉精求治”、“厉精为治”。 |
励精图治 | 砺:奋勉;图:设法;治:治理好国家。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
出处:《汉书·魏相传》:“宣帝始亲万机,励精为治。”《宋史·神宗纪赞》:“厉精图治,将大有为。” | |
论道经邦 | 研究治国之道,以经营治理国家。 |
出处:《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孔传:“此惟三公之任,佐王论道,以经纬国事。” | |
逆取顺守 | 逆:背叛;顺:合理。背叛国君夺取天下,遵循常理治理国家。 |
出处:《汉书·陆贾传》:“且汤武逆而以取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 |
平治天下 | 平:平定;天下:指全中国。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 |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 |
朴斫之材 | 加工治理而尚未成器之材。 |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博喻》:“肤表或不可以论中,望貌或不可以核能,仲尼似丧家之狗,公旦类朴斫之材。” | |
齐家治国 | 整治家庭和治理国家。 |
出处:《礼记·大学》:“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 |
若烹小鲜 | 意为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煮小鱼,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比喻治大国应当无为。后常用来比喻轻而易举。 |
出处:《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韩非子·解老》:“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 |
上医医国 | 上医:高明的医生,比喻高贤;医国:指为国家除患祛弊。高贤能治理好国家。 |
出处:《国语·晋语八》:“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 | |
束杖理民 | 指治理百姓不滥用刑罚。形容为官宽仁爱民。束杖,收起刑具。 |
出处: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有刑罚徒流绞斩,吊拷絣把。设而不用,束杖理民宽雅。” | |
谈优务劣 | 善于空谈而治理政务的能力很差。 |
体国经野 | 体:划分;国:都城;经:丈量;野:田野。把都城划分为若干区域,由官宦贵族分别居住或让奴隶平民耕作。泛指治理国家。 |
出处:《周礼·天官·序官》:“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高官分职,以民为极。 | |
天地经纬 | 指天地间理所应当、无可非议的道理。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 |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 | |
天经地纬 | ①指天地间理所当然、无可非议的道理。②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 |
出处:语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 | |
天下为公 | 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
出处:《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
纬武经文 | 指有文有武,有治理国家的才能。 |
出处:《晋书·齐王攸传赞》:“自家刑国,纬武经文。” | |
文经武纬 | 经、纬:编织物的纵线与横线。指从文武两方面治理国家。 |
出处:唐·颜真卿《郭公庙碑铭》:“文经武纬,训徒陟步。” | |
文武之道 | 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子张》:“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 | |
无为而治 | 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
出处:《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 |
无为之治 | 指道家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的治理方法。 |
宵旰图治 | 宵衣旰食,勤于政事,设法治理好国家。 |
出处:《明史·罗侨传》:“愿陛下慎逸游,屏玩好,放弃小人,召还旧德,与在廷臣工,宵旰图治,并敕法司慎守成律。” | |
燮理阴阳 | 燮:调和;理:治理。指大臣辅佐天子治理国事。 |
出处:《尚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 | |
修齐治平 | 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 |
出处:《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 |
一张一弛 | 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
出处:《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 |
以简御繁 | 御:治理,统治。以简便的办法去对付复杂繁多的事情。 |
整顿干坤 | 乾坤:卦名,象征天地,阴阳等。治理国家,使混乱的局面变得有秩序。 |
整军经武 | 经:治理。整顿军队,经营武备。 |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子姑整军而经武乎。” | |
治国安邦 | 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 |
出处:元·无名氏《猿听经》第一折:“不能勾治国安邦朝帝阙,常只是披霜带月似檐中。” | |
治国安民 | 治:治理;安:安定。治理国家,安定人民。 |
出处:《汉书·食货志上》:“财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 | |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
出处:《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daquan/135427404717632.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描写治理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