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仁德的成语 关于仁德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仁德的成语11条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蔼然仁者 | 对人和善的有仁德的人。 |
出处:唐·韩愈《答李翊书》:“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 |
不仁不义 | 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残忍。 |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大学三》:“害人与穿窬,因为不仁不义。” | |
成仁取义 | 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
德輶如毛 | 德轻得象羽毛一样。指施行仁德并不困难,而在于其志向有否。 |
出处:《诗·大雅·丞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 |
德輶如羽 | 指施行仁德并不困难,而在于其志向有否。同“德輶如毛”。 |
出处:晋·张华《励志诗》之三:“仁道不遐,德輶如羽。求焉斯至,众鲜克举。” | |
积德累功 | 积累仁德与功业。 |
出处:三国·魏·高贵乡公《改元大赦诏》:“宣力之佐,比积德累功,忠勤帝室。” | |
求仁得仁 |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
出处:《论语·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 |
求生害仁 | 指因谋求活命而有伤仁德。 |
出处:语出《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
仁言利博 | 博:多,广。指有仁德的人说一句话,别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好处。 |
出处:《左传·昭公三年》:“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 | |
色仁行违 | 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 |
出处:《论语·颜渊》:“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 |
汤去三面 | 泛言普施仁德。 |
出处:《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daquan/135427446618321.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描写仁德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