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看见的成语 关于看见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看见的成语64条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暗室不欺 | 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
出处:唐·骆宾王《萤火赋》:“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 |
白日见鬼 | 大白天看见鬼。指工部四曹无事可做,非常清闲。后泛指事情离奇古怪或无中生有。 |
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工、屯、虞、水,白日见鬼。” | |
白日衣绣 | 衣:穿;绣:五彩制绣的官服。白天身着华贵官服,使人看见。旧时比喻富贵后还乡,向乡亲们夸耀。 |
出处:汉·应劭《风俗通·怪神》:“(张辽)以二千石之尊过乡里,,荐祝祖考。白日衣绣,荣羡如此。” | |
拨云睹日 | 拨开云彩看见太阳。形容受到启发,思想豁然开朗,或比喻见到光明,大有希望。同“拨云见日”。 |
出处:语出《晋书·乐广传》:“[卫瓘]见广而奇之……命诸子造焉,曰:‘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云者也。’” | |
不欺暗室 | 欺:欺骗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见的地方。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
出处:唐·骆宾王《萤火赋》:“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 |
参前倚衡 | 意指言行要讲究忠信笃敬,站着就仿佛看见“忠信笃敬”四字展现于眼前,乘车就好象看见这几个字在车辕的横木上。泛指一举一动,一。 |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於前也,在舆则见其倚於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 |
怵目惊心 | 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
出处:唐·韩愈《昌黎集·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怵心。” | |
触目惊心 | 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
出处:唐·韩愈《昌黎集·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怵心。” | |
赌物思人 | 看见死去或离去的人所遗下的物品,就想起该人。 |
睹始知终 | 指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 |
出处:汉·袁康《越绝书·德序外传记》:“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 |
睹物伤情 | 看到东西就因想起它的主人而伤感动情。形容深切的怀念。睹:看见。 |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一:“今虽年久,尚然记忆。睹物伤情,不觉哀泣。” | |
睹物思人 | 睹:看;思:思念。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
出处:唐·裴铏《传奇·颜睿》:“贵妃赠辟(避)尘犀簪一枚,曰:‘异日睹物思人。’” | |
对景伤情 | 对景:对着眼前的景物。看见眼前熟悉的景物,因而联想到一些人和事,引起伤感。 |
出处:元·无名氏《集贤宾·逍遥乐》散曲:“我从来眼硬,不由人对景伤情一哭一个放声。” | |
耳闻目睹 | 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 |
耳闻目击 | 击:接触。亲自听说,亲眼看见。 |
出处:宋·刘克庄《后村全集·回刘汀州书》:“仆不佞,于世之杰士仁人,……皆耳闻目击,一旦因贤嗣显扬之请,遂得附名骥尾,以诏不朽,岂非幸欤!” | |
耳闻目见 | 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夫信谤之徵,有如影响;耳闻目见,其事已多,或乃精诚不深,业缘未感,时傥差阑,终当或报耳。” | |
耳闻目览 | 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
出处:唐·孙揆《灵应传》:“宝及晡方寤,耳闻目览,恍然如在。” | |
耳闻眼睹 | 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
出处:元·秦简夫《东堂老》楔子:“老夫耳闻眼睹,非止一端,因而忧闷成疾。” | |
耳闻眼见 | 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
出处:唐·元稹《连昌宫词》:“翁言野父何分别,耳闻眼见为君说。” | |
凡胎肉眼 | 凡人的只能看见尘俗世界的眼睛。 |
出处:明·汪道昆《洛水悲》:“你每凡胎肉眼,怎得见国色天香?” | |
海枯见底 | 海枯:海水干涸。海水干涸之后终究可以看见海底,但并非容易事。用以比喻人心难测。 |
出处:唐·杜荀鹤《感遇》:“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 |
花遮柳隐 | 形容不让人看见,悄悄地走。 |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一回:“五儿听罢,便心下要分些赠芳官,遂用纸另包了一半,趁黄昏人稀之时,自己花遮柳隐的来找芳官。” | |
见鞍思马 | 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
出处:宋·石介《徂徕石先生文集·三·感兴》:“倚鞍思骏骨,抚辔念绿駬。” | |
见猎心喜 | 猎:打猎。看到打猎心里就高举。比喻看见别人在做的事正是自己过去所喜好的,不由得心动,也想试一试。 |
出处:三国·魏·曹丕《典论自序》:“和风扇物,弓燥手柔,草浅兽肥,见猎心喜。” | |
见溺不救 | 犹言见死不救。看见人家有急难而不去救援。 |
见神见鬼 | 好象看见了鬼神。比喻多疑。 |
出处:唐·释惠然《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语录》:“有一般不识好恶秃奴,便即见神见鬼,指东划西。” | |
见豕负涂 | 看见猪趴在路上。比喻肮脏污秽。 |
出处:《周易·暌》:“上九,暌孤,见豕负涂。” | |
见始知终 | 指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能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 |
见死不救 | 看见人家有急难而不去救援。 |
出处: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你做的今见死不救,羞见这桃园中杀马宰乌牛。” | |
见异思迁 | 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
出处:《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 |
开门见山 | 打开门就能看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
出处:唐·刘得仁《青龙寺僧院》:“此地堪终日,开门见数峰。” | |
旷若发蒙 | 旷:空旷;开阔。蒙:眼睛失明。眼前突然开阔明朗,好像双目失明的人忽然看见了东西。亦比喻使人头脑忽然开窍,明达起来。 |
出处:三国·魏·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闲者此游,喜欢无量,登芒济河,旷若发蒙。” | |
了不可见 | 了:完全。完全不能看见。 |
出处:明·归有光《水利后论》:“求所谓安亭江者,了不可见。” | |
落井下石 | 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
出处: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
满目荆榛 | 荆:荆条,灌木。榛:树丛。满眼看见的都是荆条和树丛。形容十分荒凉萧条的环境。 |
渺无人踪 | 很少看见人的踪影,形容空旷寂静。 |
出处:王汶石《大木匠》:“田间是静悄悄的,大路上也是静悄悄的渺无人踪。” | |
目睹耳闻 | 睹:看见;闻:听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 |
目见耳闻 | 指亲眼看见,亲耳听到。 |
目兔顾犬 | 看见兔子而呼猎犬。比喻及时补救。 |
出处:语出《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 |
人亡物在 | 人死了,东西还在。指因看见遗物而引起对死者的怀念,或因此而引起的感慨。 |
出处:宋·曾会《重登潇湘楼》诗:“物在人亡空有泪,时殊事变独伤心。” | |
视而不见 | 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 |
出处:《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 |
视若无睹 | 睹:看见。虽然看见了,却象没有看见一样。指对眼前事物莫不关心。 |
出处: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 | |
熟视无睹 | 熟视:经常看到,看惯;无睹:没有看见。看惯了就象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 |
出处:晋·刘伶《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 | |
投井下石 | 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
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
妄尘而拜 | 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 |
望尘奔溃 | 指只看见敌方军马扬起的尘土便奔逃溃散。形容军无斗志。亦作“望尘奔北”。 |
出处:《北史·魏纪二·太武帝》:“诸军同日皆监江,所过城邑,莫不望尘奔溃,其降附者不可胜数。” | |
望尘而拜 | 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 |
出处:《晋书·潘岳传》:“与石崇等诌事贾谧,每侯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 | |
望而生畏 | 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 |
出处:《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 |
望风而降 | 风:踪影。降:投降。看见敌人的影子便缴械投降。形容军队毫无士气。 |
物在人亡 | 人死了,东西还在。指因看见遗物而引起对死者的怀念,或因此而引起的感慨。 |
出处:宋·曾会《重登潇湘楼》诗:“物在人亡空有泪,时殊事变独伤心。” | |
先睹为快 | 睹:看见。以能尽先看到为快乐。形容盼望殷切。 |
出处:唐·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朝廷之士,引颈东望,若景星凤皇之始见也,争先睹之为快。” | |
眼花撩乱 | 形容看见美色或繁复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颠不刺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 |
眼花雀乱 | 形容看见美色或繁复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一回:“行者急回头,炒得眼花雀乱,忍不住泪落如雨。” | |
遥遥在望 | 在望:可看见。远远地可以看到。 |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鸲鹆之巢,远哉遥遥。” | |
一览无遗 | 览:看;遗:遗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 |
一览无余 | 览:看;余:剩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 |
衣锦昼游 | 衣:穿。白天身着华贵官服,使人看见。旧时比喻富贵后还乡,向乡亲们夸耀。 |
出处:《魏书·甄琛传》:“未几,除征北将军,定州刺史,衣锦昼游,在为称满。” | |
有目共睹 | 睹:看见。指非常明显,谁都看得见。 |
有目共见 | 指人人都看见,极其明显。 |
出处:清·陈确《大学辨一·翠薄山房帖》:“《大学》纷纷言先言后,有目共见。” | |
有目共赏 | 赏:称赞。谁看见了都称赞。 |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二回:“这人负一时盛名,而《湘军志》一书做的委实是好,有目共赏。” | |
粤犬吠雪 | 两广很少下雪,狗看见下雪就叫。比喻少见多怪。 |
出处: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苑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 | |
眼不见,心不烦 | 比喻只要没有看见或不在眼前,也就不会为这操心或烦恼。 |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九回:“任凭你们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 | |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 |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 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daquan/135427463718691.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描写看见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