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达到目的的成语 关于达到目的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达到目的的成语31条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不耻最后 | 因为跑到最后而感到可耻。比喻凡是只要坚持到底,就能达到目的。 |
出处:《韩非子·喻老》:“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 |
不得其所 | 原指未得善终,后指没有得到适当的安顿。也指不能达到目的。 |
出处:《谷梁传·成公八年》:“媵,浅事也,不志。此其志何也?以伯姬之不得其所,故尽其事也。” | |
不择手段 | 择:选择。指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 |
出处:鲁迅《三闲集·通信》:“要谋生,谋生之道,则不择手段。” | |
登木求鱼 | 登:攀;木:树。爬到树上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无法达到目的。 |
出处:宋·苏辙《次韵吴厚秀才见录》:“登木求鱼知我掘,循巢觅兔笑君疏。” | |
东海捞针 | 从大海底下捞取一根针,形容非常难达到目的。 |
出处:元·柯丹丘《荆钗记·误讣》:“儿,此生休想同衾枕,要相逢除非东海捞针。” | |
伏而咶天 | 咶:以舌舔物。伏地以舌舔天。比喻所行与所求不一致,无法达到目的。 |
出处:《荀子·仲尼》:“辟之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 | |
格于成例 | 为传统的惯例所限制。表示不能达到目的。 |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内中只有安公子此时不但自知旗人格于成例,向来没个点鼎甲的,便是他在前十名也早密密的得了信儿了。” | |
过河拆桥 | 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
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三折:“你休得顺水推船,偏不许我过河拆桥。” | |
过桥拆桥 | 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同“过河拆桥”。 |
出处:《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但是现在的人总是过桥拆桥,转过脸就不认得人的。等到你有事去请教他,他又跳到架子上去了。” | |
疾走先得 | 比喻行动迅速的人首先达到目的。同“疾足先得”。 |
出处:汉·焦赣《易林·损之井》:“秦失其鹿,疾走先得。” | |
疾足先得 | 比喻行动迅速的人首先达到目的。 |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 |
捷足先得 | 捷:快;足:脚步。比喻行动快的人先达到目的或先得到所求的东西。 |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 |
捷足先登 | 比喻行动快的人先达到目的或先得到所求的东西。 |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 |
径行直遂 | 随心愿行事而顺利达到目的。 |
出处:语出《礼记·檀弓下》:“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 | |
驽马十舍 | 用马拉车,一天为一驾,十驾指十天路程。谓驽马奋力拉车,亦可至远。比喻能力低下的人只要奋勉从事,同样能达到目的。 |
出处:《淮南子·齐俗训》:“夫骐骥千里,一日而通;驽马十舍,旬亦至之。” | |
却行求前 | 指以倒退求前进,比喻方法不对,因而不可能达到目的。 |
出处:语出《韩诗外传》卷五:“夫明镜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袭蹈其所以安存者,则无异乎却行而求逮于前人也。” | |
同工异曲 | 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
出处:唐·韩愈《进学讲》:“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 |
挖耳当招 | 见别人举手挖耳朵,却误以为是在招呼自己。比喻希望达到目的的心情非常迫切。 |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那吴衙内记挂着贺小姐,一夜卧不安稳。早上贺司户相邀,正是挖耳当招。” | |
唯力是视 | 唯:助词。是:指示代词,复指前置宾语。“唯……是……”是古汉语的一种格式,有强调语意的作用。指在任务重、困难多的情况下,能否达到目的,主要就看自己的力 |
隙穴之窥 | 比喻执着地努力,最后达到目的。 |
出处:清·龚自珍《太仓王中堂奏疏书后》:“掞区区抱蝼蚁之忠,逞隙穴之窥,于康熙五十六年、五十九年、六十年,奏请册立皇太子,疏前后十余上。” | |
异曲同工 | 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 |
与狐谋皮 | 比喻所谋之事有害于对方的切身利益,终难达到目的。 |
出处:《太平御览》卷二○八引《符子》:“[周人]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 | |
欲速不达 | 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
欲速反迟 | 速:快;迟:慢。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很快达到目的。 |
出处:《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宋·刘克庄《答陈璘司户》:“老来怯酬唱,欲速反成迟。” | |
缘木求鱼 | 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 |
只争朝夕 | 朝:早晨;夕:晚上;朝夕:形容时间短暂。比喻抓紧时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 |
出处: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 |
只争旦夕 | 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目的。亦作“只争朝夕”。 |
出处:明·徐复祚《投梭记·却说》:“今朝宠命来首锡,掌枢衡只争旦夕。” | |
终南捷径 | 指求名利的最近便是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
出处:《新唐书·卢藏用传》记载:卢藏用想入朝作官,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借此得到很大的名声,终于达到了作官的目的。 | |
欲速则不达 | 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
出处:《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
一口吸尽西江水 | 原是一气呵成、贯通万法的意思。后比喻过于性急,想一下子就达到目的。 |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 |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旧谚。意思是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何了。 |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三回:“‘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daquan/137342334121933.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描写达到目的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