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作者:李峤
李峤档案资料:唐代诗人
李峤名言 李峤经典语录 共收录李峤的名言6条
见唐·李峤《中秋月》。圆魄:圆月。四海:天下。这几句大意是:中秋明月高挂在寒空,人们都说四海之内月色相同,但怎知在千里之外就没有风雨天气呢?这几句诗在咏月中寄寓着哲理:不能以偏概全,以局部代表全体。眼前看到的是明月朗照,碧空如冼;安知千里之外不是阴云密布,风雨如晦呢?~通过咏物说明一个道理,别具一番风趣。
《中秋月》唐·李峤《桂》。这两句大意是:茂密的枝叶映出无限月光,繁花开满时已到了秋天。桂花为我国传统的观赏花木,有两千五百年以上的栽培历史,它有岩桂、木犀、九里香等许多别名。关于桂树民间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其中以吴刚伐桂最为著名。因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故又称月中桂。桂花在我国十大名花中名列第九。每当秋风送爽季节,桂花飘香十里,令人心醉。这两句写月光下桂枝的美姿和秋日盛开的桂花。金秋之夜,桂下望月,透过浓密的枝叶,姣好的月色如从枝头生出,映下斑驳的桂影;秋天,百花渐次零落,桂花却迎着飒爽的金风盛开,四下飘溢着袭人的香气,独占秋色,点缀着大自然。诗句~意境优美,可用来描绘月下的桂树。
《桂》唐·李峤《海》。三山:指神话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大鹏:传说中一种极大的鸟。这两句大意是:遥望大海之中,仙山下有巨鳘涌起,万里海面呈现出一片大鹏的苍青之色。古代神话中有“巨鳌戴山”的故事,说天帝曾命巨鳌负起渤海以东的五座仙山。庚信的诗中有“鳌戴三山”之语,变“五山”为“三山”,李峤此诗又变为“三山巨鳌涌”,其实皆源于一个神话故事。《庄子·遗遥游》有鹏徙南海,扶摇而上九万里之语。巧妙化用古代神话和前人诗文,是这两句的突出特点。可用来描写大海。
《海》唐·李峤《露》。滴沥:水稀疏下滴的样子。花苑(yuàn院):花园,此指花丛。葳蕤(wēiruí):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泫(xuàn渲):水滴下垂的样子。丹棘:萱草的别名。湛(zhàn占):浓重的样子。这几句大意是:一滴滴露珠在花苑里明光闪烁,浓重的露水在竹丛间泫然欲滴,好像晶莹的白玉垂于丹棘之上,又像无数的珍珠散在绿荷之中。露珠可以将园林装点得分外美丽。作者一连写出“花苑”、“竹丛”、“丹棘”、“绿荷”等多种景物,从形式上看似乎是把露珠作为这些景物的陪衬,实际上则是以这些景物衬托露珠,表现它多彩多姿的形象。可用来描写园林或野外的晨露。
《露》唐·李峤《雨》。这两句大意是:横斜的树影经微风吹拂在遥曳中合拢,细细的雨点洒落水面,泛起圆圆的波纹,缓缓地扩散开来。写轻风细雨中的树影水波,摇翠漾碧,色态宛然,洋溢着动感。可用于写轻风细雨中的景物。
《雨》唐·李峤《风》。这几句大意是:管吹落三秋的树叶,能催开二月的鲜花,过大江能掀起千尺巨浪,进竹林能吹得万竿倾斜。这是一首咏物诗,从不同的角度写风的功能:落叶,开花,掀浪,动竹。字面不见一个“风”字,而“风”态自见。咏物诗应切合“物”的特点,咏出“物”的神韵来,本诗就是从风的功能着笔,把风的态势描写得宛然如见。练笔者不仅要学习这种写作方法,更要学习观察体验外物的能力。
《风》李峤的作品 经典语录 名人名言名句
推荐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作者:李峤经典语录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mingrenmingyan/13446563722286.html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