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当前位置:新学网 > 首页 > 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

施耐庵经典语录 名人名言

名言作者:施耐庵

施耐庵档案资料:元末明初文学家

施耐庵名言 施耐庵经典语录 共收录施耐庵的名言52条

浩气冲天贯牛斗,英雄事业未曾酬。《水浒传》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施耐庵名言

见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四回。这两句大意是:做人立得正,站得直,走得稳。以光明正大,心地坦菠,磊落硬气自许或赞人者可用此语。

《水浒传》
有钱可以通神。

见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通:相通,通连。本句大意是:钱能使人与神仙相通。在阶级社会里,人们利用商品交换来互通有无,而钱具有商品交换和商品贮存的职能。人们离不开钱,许多人爱钱如命,也有许多人用钱来进行不正当的甚而肮脏的交易。人们就用“~”来比喻只要有钱,什么都能办到,也有说“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与此意同,均属贬义,可用以进行疯喻。

《水浒传》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见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世情:社会人情,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面:指人的脸色。这两句大意是:社会人情从待人态度的冷淡或热情可以看出来,人的脸色因对方地位的高低而变化。在旧社会,世情贵高贱低,对有钱有势者往往巴结奉承,热情有余,而对无钱无势者则白眼相向,冷若冰霜。这种庸俗的人际关系,为道德高尚者所不齿。两句含有揭露、慨叹和否定的意思。

《水浒传》
不怕官,只怕管。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官:官吏。管:管理,管辖,这里指管得着自己的人。本句大意是:不怕上面的大官,只怕直接管辖自己的顶头上司。这两句说明不管官有多大,如果不能直接管住自己,约束力就不那么大,就不必害怕;相反,官职再小,甚至不是官,但只要能直接管住自己,就必须小心对待。选两句说明顶头上司的威力,在当今仍有现实意义,常被引用。

《水浒传》
却之不恭,受之太过。 施耐庵经典语录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二回。却之:推却,辞谢不纳。恭:恭敬。过:过分。这两句大意是:推却不受吧,太不恭敬;冒然接受吧,又太过分了。“却之不恭”是从《孟子·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意即“一再推却拒绝别人是不恭敬的”)句简化而来,现在多将~说成“却之不恭,受之有愧”,是接受别人馈赠时的谦词,表示接受感到愧疚,拒绝里觉得失礼的矛盾心情。

《水浒传》
种瓜还得瓜,种豆还得豆。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五回。这是两句俗语。它用种什么就收什么这个简单道理,比喻造什么因,就会得什么果,含有普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意思在内,类似的话在我国流传甚广,如《吕氏春秋·用民》说“种麦而得麦,种稷而得稷”,《合汗衫》说“种谷得谷,种麻得麻”。《涅盘经》说“种瓜得瓜,种李得李”,清人尹会一的《吕语集粹·存养》里说“种豆,其苗必豆;种瓜,其苗必瓜”,现在口语里也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意思都是说善果,恶果皆由自己造成,也可从积极方面理解为付出什么样的劳动,就有什么样的收获。

《水浒传》
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一回。这两句大意是:要是早知道会出现今天这样的情况,后悔当初不应该那样做。这是自悔的话,可说成“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既有今日,何必当初”。也可作为责怪别人的话,说某人当初不应该那样做。这句话常被引用。凡不满意眼前的情况,后悔过去的作法导致今日结果的皆可用此话。

《水浒传》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四回。不出门:传播不到门外去。恶事:坏事,见不得人的事。这两句大意是:好事不容易传出去,坏事传得很快很广。这是由人们一种很奇特的心理现象造成的一种很奇特的社会现象,往往好事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坏事却一传十,十人传百,在不知不觉中传得很快很远。这两句多用来形容坏事很容易被人们知道,含有警戒之意,也可单用“恶事传千里”。

《水浒传》
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 施耐庵名言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一回。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这里指夜晚。这两句大意是:人当处于欢乐的时候,总是嫌夜晚太短;处于寂寞的时候,又恼恨五更太长。这是人常有的心理感觉。欢乐时情绪激动,兴奋不已,在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飞快地过去了,出于对欢乐的留恋,就总觉得时间太短。寂寞时痛苦难熬,只盼着夜晚快点过去,好在天亮时使情绪有所调节,就只恼恨夜太长了。一说“苦日难熬,欢时易过”(冯梦龙《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与此意同。可用于写欢乐时或愁苦时人们对时间的感觉。

《水浒传》
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八回。这两句大意是:到瓮子里捉老鳖,那是手到拿来。此二句是形容办事十分容易。瓮中的老鳖躲也无处躲,藏又无处藏,因而瓮中捉鳖当是十分容易的事。可以此二句形容把敌人团团包围,使敌人躲逃无路,胜利唾手可得;也可形容事情易办。很有把握。

《水浒传》
急来拖佛脚,闲时不烧香。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七回。抱佛脚:求佛救助、保佑。这两句大意是:闲暇无事时不给佛烧香供奉,到事情急了才击求佛救助。这两句比喻平日不积极努力作好准备,事到临头才仓促设法应付。俗云“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对事情在平日就要预作准备,临事才能应付自如。事到临头才慌忙设法,就来不及了。也作“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或单作“临时抱佛脚”、“急时抱佛脚”。可用来比喻平时不准备,临事才设法;也可比喻平日不努力,临事才学习;还可比喻平时不与交往.临事才向人求助。

《水浒传》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五回。缘:缘分。这两句大意是:有缘分的人虽然远隔千里,却能因机遇、巧合而会面;没缘分的人即使打照面也会错过,跟没遇到一样。这两句话在元代无名氏《鸳鸯被》杂剧里作“无缘对面不相逢,有缘千里能相会”。现在人们常用“有缘”句形容相距很远的人结成了朋友或婚姻,用“无缘”句形容与亲友或想要会见的人打个照面竟未认出而失之交臂。

《水浒传》
惺惺惜惺惺,好汉识好汉。 施耐庵经典语录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惺惺(xīng星):聪明人。惜:爱惜。识:赏识。这两句大意是:聪明的人总是爱惜聪明的人,英雄汉总是赏识英雄汉。这两句可用来形容性格、才能相同的人互相敬慕爱护,最容易结为朋友。

《水浒传》
吃饭防噎,行路防跌。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三回。噎(yē椰):食物塞住嗓子。这两句大意是:吃饭时要防备食物卡住嗓子,走路时要防备摔交。吃饭时卡住喉咙,走路时摔交,这都是世上常有的事,所以不得不小心预防,以利健康。此话还常用于比喻人处世办事必须小心谨慎,时时注意安全,以防不测。这两句既可用于论述养生,也可用以比喻处世。

《水浒传》
男大须婚,女大必嫁。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须:必须,应当。这两句大意是:男孩子长大了就应当结婚,女孩子长大了就应当出嫁。结婚,是人类生理、情感和延续后代的需要,是男女到了成年时期都要操办的大事。对于这个人生大事无论是个人或家庭,如果注意不够或处理不当,就会出现意外,给家庭和个人带来不幸,所以必须认真对待。也有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或“男大须婚,女大须嫁”的,与此两句意义相同。可用于说明无论男女,到了结婚年龄就应该结婚,或说明孩子们长大了,找对象、谈恋爱、结婚是必然的和理所当然的。

《水浒传》
君子问灾不问福。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一回。本句大意是:君子只问自己有什么灾祸,而不问自己有什么福分。是君子,就有一种大义凛然,无所畏惧的胸怀和气质,他不怕灾祸,敢于正视现实,去经受灾祸的磨练,所以他敢于“同灾”。而去寻问福气,则被认为是贪求和没有出息的行为,故君子不屑。本句意在表现一种无所畏惧的慷慨和大度。

《水浒传》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施耐庵名言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六回。这两句大意是:幸运的事不会连续到来,灾祸一来却不止一种。就现实生活来说,什么情况都会发生,本无所谓“~”,之所以这样说,在于强调人的运气不好,幸运的事很少碰到,灾祸却接连而至。这两句现在还经常被引用。

《水浒传》
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六回。须:却。这两句大意是:隔着墙却有耳朵在听着,窗户外边难道没有人听见?此两句语本《管子·君臣下》“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世上有些事是很微妙的,往往被认为是很秘密的言谈,恰恰在周围就有人偷听,而被泄露出去。这两句就是指的这种现象,也作“隔墙有耳,窗外有人”,或单作“隔墙有耳”、“隔窗有耳”、“窗外有耳”,意皆同。多用来提醒人们说秘密话时要防止被别人听见,也可用来说明秘密言谈被别人听见了。

《水浒传》
当取不取,过后莫悔。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五回。这两句大意是:应该取得的却不及时去取,机会过去以后可不要后悔。社会是千变万化的,许多东西的获得都有一定的机会。如果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获取却不去获取,当条件丧失,就不容易或根本不可能取得了,那时将后悔莫及。这两句多用于说明能获取的东西就要当机立断去获取,不可错过时机。

《水浒传》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九回。这两句大意是:作了好事或作了坏事,最终都将受到报应.且是来得早晚不同罢了。此二句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来到”(元·无名氏《来生债》)一样,反映出前人最朴实、最鲜明的善恶观,在人民无力惩罚那些为非作歹的恶人,没有条件褒扬那些仁人善士时,往往以此二句去诅咒恶行,颂扬善行。~二句已成人们口头习用熟语,用以劝诫或安慰别人。

《水浒传》
得之易,失之易;得之难,失之难。 施耐庵经典语录

明·施耐庵《水浒》第一百十六回。这几句大意是:凡事大多是得到得容易.失去得也容易滑到得困难,失去得也困难.这几句“浅显明确的语言,告诉我们生活中的一十真理,凡事得之容易,必不珍惜,往往随便将其丢弃;若得之困难,历尽干辛万苦,也必然对其万分珍惜,决不肯将其随便丢弃。对自已亲自带大的孩子格外有感情,对自己栽培的树木花草分外喜欢,就是这个道理。可以这几句教育青年人艰苦刨业,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不要轻易毁坏丢弃。

《水浒传》
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这两句大意是:光听说名字不如眼见一面,亲自见面胜于听说姓名。“闻名”,仅仅是听到传闻,并不加以印证,能否相信,与事实相距多少,都在两可。而一经见面交谈,以往的传闻得以证实,自然胜似闻名。可以这两句作为初次见面的寒喧,作为初次见面后的评价。

《水浒传》
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看容颜便得知。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四回。荣枯事:好事或坏事。这两句大意是:进门之后不用同主人遇到好事或遇到坏事,察颜观色便可得到准确的结论,这两句俗语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明只要看看脸色,便可分析出主人的心情和遭遇。可以这两句说明察颜观色的重要性。

《水浒传》
经目之事,犹恐未真;背后之言,岂能全信。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六回。经日:亲眼看到。这几句大意是:亲眼看到的事情,还唯恐它不真实,别人背后讲的话,怎么能够完全相信呢?这几句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点明对背后之言不能全信的道理。即使是经目之事,还唯恐其中有假,何况是背后之言呢?可以此说明遇事应多调查,多分析,不轻信,不偏听,这样才能得出真实可信的结论。

《水浒传》
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施耐庵名言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六回。否(pǐ匹)、泰:本是《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天地不相交叫“否”,天地相交叫“泰”。否、泰分别代表凶和吉,二者可以互相转化。这两句大意是:快乐到极点反生悲哀,坏事到了尽头,好事就会到来。事物发展过了头必然会向其对立面转化,乐化悲,凶化吉,正说明了这个道理。可用于对世事发展的说明,也可用以说明矛盾转化的哲理。~二句是从《淮南子·道应训》“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演化而来。

《水浒传》
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回。这两句大意是:蛇没了头就不会行走,鸟没了翅膀就不能高飞。这是两句俗语,却含有深刻的哲理。前句说明:一个群体少不了一个带头人,否则就无法统一行动;后句说明:干什么事都少不了得力助手和群众帮助,单枪匹马犹如无翼之鸟,什么事都难以成功。

《水浒传》
灯蛾扑火,惹焰烧身。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七回。这两句大意是:灯蛾扑到火上,引得火焰烧死自身。这是两句俗语,比喻不顾客观情况一意孤行,自寻死路,自趋灭亡。“灯蛾扑火”又作“飞蛾扑火”,源于唐·姚思廉《梁书·到溉传》:“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灯蛾扑火有时也用以比喻不顾一切地奔向新向往的目标。

《水浒传》
赵括徒能读父书,文斌殒命又何愚。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八回。赵括:战国时赵将,著名战将赵奢的儿子。赵括空读其父所传兵法,倒背如流,实际上不会指挥作战。公元前二六零年,赵括代廉颇为将,一变前任以守为攻的战略,盲目出击,被秦将射死,四十万主力损失殆尽。文斌:姓王,名文斌。宋徽宗初年八十万禁军教头。自称幼读兵书,颇晓阵法,随被招安后的宋江抵御辽军,一战即身首异处。殒(yūn允):死亡。这两句大意是:赵括只会纸上谈兵,空读父亲的兵书,没有什么用处;王文斌因夸夸其谈而身首异处,何等愚蠢!此名句长于用具体事例说理,借用赵括与王文斌两个典故,说明只有书本知识而没有实际经验,只重“知”而不重“行”是不行的。它善用典故,使句子既典雅又含蓄,最得文约意丰,颇有文采。

《水浒传》
赦其旧过,开以新图。 施耐庵经典语录

明·施耐庵《永浒传》八十九回。这两句大意是:对有些人,可以赦免他过去的罪过,给以自新之路,让他重新作人。对于那些过去犯有一定罪行,本人有改恶从善的表现者,可以考虑给予宽大处理,使之重新作人。这样做有利于分化犯罪者,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水浒传》
胜败乃兵家常事。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五回。兵家:原指研究军事的学者,这里是指挥作战的将领。这两句大意是:打胜仗或打败仗是将军们常有的事。前人有“兵有利钝,战无百胜”(见《三国志·吕蒙传》)之说,可见战争是异常复杂的,其胜负由多种因素构成,难以预料。此句强调胜败为兵家之常事,旨在说明不可将胜负看得太重,尤其是不可将失败看得过重。可用以劝慰失败的将军,也可用来比喻搞竞赛、作科学实验及做其他事情,不能困失败,挫折而泄气。

《水浒传》
有眼不识泰山。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泰山:山名。古时候的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受敬仰的人或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本句大意是长着眼睛竟然不认识泰山。此句比喻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多用来说自己眼力差,也用来说别人没有眼力,认不出有名望的人。

《水浒传》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五回。这两句大意是:农民的心内像沸水煮一样焦急,而公子王孙则手摇扇于逍遥自在。这首诗是梁山英雄白胜所唱:“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作者用人物不同的心境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贫富贵践的阶级对立,抒发了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在表现手法上写农夫以比喻表心境,写王孙以形象现心境,都好很生动。

《水浒传》
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 施耐庵名言

明·施耐庵《水浒传》笫六回。粱园:汉时粱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一说在今河南商丘市东南,为宴赏迎宾之所。这两句大意是:粱园虽然美好,但毕竟不是自己的家,非久留之地。人们多用此句来抒发他乡非我乡的思乡之情,或表示要离开看似舒适,实则暗藏祸患的是非之地的意思,和李白的“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难》)诗意相近。

《水浒传》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君:你,对人的尊称。终:终归,到底。这两句大意是:送您选到千里之外,最后还是须有分别的时候。送别,送别,终有一别。这两句的意思在于说明不必远送了,也有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的。多用于劝人不必再远送,也可用于表示自己不再远送别人了。

《水浒传》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四回。这两句大意是:路遇不平之事,即挺身相向,扶弱除强。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所盛行的侠义精神。在那个弱肉强食,恶人逞凶,好人受欺的黑暗社会,这种精抻是弱者、善者所带求的,因而具有存在的价值。但它有很强的江湖气息,常常模糊阶级界限,陷入个人恩怨之中,为封建统治者和坏人所利用。今天我们仍可用这两句称扬以往社会中那些行侠仗义的行为,也可用以称颂今人主持正义,勇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行为。

《水浒传》
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八回。本句大意是:在别人的矮屋檐下讨生活,怎么敢不低头呢?这两句比喻受制于人,其得顺从。今常作“在人屋檐下,怎敢不低头”,用于表示处于别人的势力范围之内,不得不忍气吞声的心理。

《水浒传》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施耐庵经典语录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四回。这两句形容处境艰难,没有出路。它最早见于宋·普济《五灯会元·安吉州西余体柔禅师》:“进前即触途成滞,退后即噎气填胸,直得~。”上天,无路可通;入地,无门可进,这就把无法解脱的困厄处境描绘得生动可感,易记易懂,常被用来表现艰难窘迫的处境,使用率很高。

《水浒传》
破屋更遭连夜两,漏船又遇打头风。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五回。这两句比喻在难以支持的困难处境中又遇到新的打击,不幸中再遭不幸。也作“屋漏更遭连夜雨,行船又撞打头风”。可用于表现连遭不幸的艰艰窘处境。

《水浒传》
自差偏自是。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三回。本句大意是:自己有了差错,还自以为是正确的。这句话表现了某些人的一种心理素质:刚愎自用,固执己见。多用于评论不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现象,也可用于自悔自悟。

《水浒传》
敢怒而不敢言。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本句大意是:胸中有怒气,但是不敢公开发泄或表露出来。“敢怒”,说明了有人格、有血性和不甘逆来顾受;而“不敢言”,则说明其受到某种势力或某种环境的严重压抑。这是一种强压怒火,忍气吞声的心态和情状。可用以表现受压抑状态下的言谈和举止。

《水浒传》
总教掬尽三江水,难洗今朝一面羞。 施耐庵名言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五回。这两句大意是:纵然叫捧尽所有江湖的水,也难以洗尽今天脸面上的羞耻。形容羞耻重大,难以洗刷。可用于自悔自责或嘲讽别人无地自容。

《水浒传》
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凌:高出。这几句大意是:身材魁梧,有万夫难敌的威风;讲话有气魄,表现出千丈凌云的志气。这几句是《水浒传》二十三回所刻画的打虎英雄武松的形象,不仅有外貌描写,而且勾勒了他的语言、志气、威风、气度,的确是一条好汉。

《水浒传》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六回。这两句大意是:炎炎红日,炙热得如同火焰在燃烧,田野里的稻苗已有一半被烤得枯焦了。这两句描绘了夏日的酷热干旱,也透露丁农民们焦急的心情。可用来描写炎热苦旱之状,也可用“赤日炎炎”句来表示红日灼烤之苦。

《水浒传》
用仁义以治天下,公赏罚以定干戈。《水浒传》
以耕读为本,以勤俭为德。 施耐庵经典语录
同心报国,青史留名。《水浒传》
手提三尺龙泉剑,不斩奸邪誓不休。
平日若无真义气,临事休说生死交。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施耐庵名言
民无礼而何为,财非义而不取。
酒乱性,色迷人。《水浒传》

施耐庵的作品 经典语录 名人名言名句

《水浒传》

推荐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作者:施耐庵经典语录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mingrenmingyan/13446567263517.html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