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生不害问道:“乐正子是怎样一个人?”孟子说:“是个善人、信人。”(浩生不害问:)“什么叫‘善’?什么叫‘信’?”孟子说:“值得喜爱的叫‘善’,自己确实具有‘善’就叫‘信’,‘善’充实在身上就叫‘美’,既充实又有光辉就叫‘大’,既‘大’又能感化万物就叫‘圣’,‘圣’到妙不可知就叫‘神’。乐正子是在‘善’和‘信’二者之中,‘美’、‘大’、‘圣’、‘神’四者之下的人。”
[注释]浩生不害:姓浩生,名不害,齐国人。
名言作者:孟子
孟子档案资料: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推荐名人名言
本站共收录关于善人的名言15条
春秋·老聃《老子》第七十九章注。天道:天理,即自然的规律。亲:亲近。与:给与。善人:好人。这两句大意是:天理公道,无亲昵,不偏私,常常使善良的人得福。这是一种不足为训的天道观,但人们常借它来说明善人总会得到善报,因为天理是最公道的,以此来安慰、劝勉那些受委屈,遭挫折,遭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好人。这句名言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的名言一样,代表了人们的愿望,也从宏观上、总体上说明了具有规律性的社会现象。
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老子》春秋·晏婴《晏子春秋·内篇向上十五》。戚;亲近。疏:疏远。这几句大意是:一个人不能亲近好人,不能疏远恶人,就很危险了。前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荀子说:“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劝学》),都说明为人处事,应多接近贤人善士,疏远佞人恶者。此二句振聋发聩地指明:若不能防邪僻、远小人,亲贤者、近善士,势必导致灾祸加身。可用以表明接触人、任用人一定要审慎。
又称晏子,春秋政治家、思想家 晏婴 《晏子春秋·内篇向上十五》春秋·老聃《老子》第二十三章.善人:好人。不善人:坏人。资:借鉴。这几句大意是:好人可以做坏人的老师,坏人可以做好人时借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人可以成为知道悔改的坏人的榜样,以之为师,改恶从善,重新做人,坏人也可以成为好人的一面镜子,以之为戒,引起警觉,免媚坏人的覆辙。~说明事物都可一分为二,具有格言意义。
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老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爰延列传》。嘉训:好的教益。邪情:邪恶的思想。这几句大意是:同品德高尚的人相处,就会天天得到美好的教益;和行为不轨的人鬼混,就会天天产生邪恶的思想。这几句说明了择友交游的重要性。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跳假神,环境的薰陶,交往的盛染会对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个中道理,值得深思。
南朝宋史学家 范晔 《后汉书·爰延列传》本站共收录孟子的名言176条
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上》。食:食欲。色:性欲。本句大意是:食欲和性欲,这是人的本性。食欲和性欲,是人的生理需求,谁也不可避免,所以说是人的本性。虽然有时人为了更高的道德追求和事业追求,可以从意志上压抑和控制食欲和性欲,但这并不说明人本身没有这种需求。我们可以用这两句阐述食欲和性欲是人的本性,还可以用来引申说明社会应该创造条件,遵循一定的原则,合理地满足人的这种本性要求,还可以用来引申表明人的意志坚强,能够为了更高的道德和理想,抑制和克服这种本性的需求。
战国·孟轲《孟子·粱惠王下》。本句大意是:全国所有的人都异口同声地说该杀。这句多用于斥责,诅咒那些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危害,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叛徒、内奸以及那些严重威胁人民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犯罪分子。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mingrenmingyanmingju/134689242433860.html
推荐成语大全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