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天然的成语 关于天然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天然的成语21条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长江天堑 | 堑:壕沟。长江为天然的坑堑、险要。旧时形容长江地势险要,不可逾越。 |
出处:《南史·孙范传》:“隋师将济江,群官请为备防,范奏曰:‘长江天堑,古来险隔,虏军岂能飞渡?’” | |
出水芙蓉 | 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 | |
初发芙蓉 | 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 | |
大璞不完 | 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 |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富贵矣,然大璞不完。” | |
得天独厚 | 天:天然,自然;厚:优厚。具备的条件特别优越,所处环境特别好。 |
出处:清·洪亮吉《江北诗话》卷二:“得天独厚开盈尺,与月同园到十分。” | |
遁天倍情 | 指违背天然之性而加添流俗之情。一说,违背天性与真情。倍,通“背”。 |
出处:《庄子·养生主》:“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成玄英疏:“言逃遁天理,倍加俗情。” | |
反璞归真 | 璞: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归: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 |
反朴归真 | 反:通“返”,回;朴:质朴;归: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
出处:鲁迅《花边文学·玩笑只当它玩笑(下)》:“连刘先生似的想白话‘返朴归真’的意思也全没有。” | |
返朴归真 | 归: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 |
芙蓉出水 | 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 | |
归真反璞 | 归:返回;真:天然,自然;璞: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 |
浑金白玉 | 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同“浑金璞玉”。 |
浑金璞玉 | 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 |
溺心灭质 | 指淹没天然的心性,掩盖纯朴的本质。 |
出处:语出《庄子·缮性》:“文灭质,博溺心。” | |
璞玉浑金 | 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 |
巧夺天工 | 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
出处:元·赵孟頫《赠放烟火者》诗:“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 |
天理人情 | 天然的道理和人的常情。 |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六回:“你可晓得一念不违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会暗中阿护;一念背了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也就会立刻不容。” | |
天生丽质 | 天生:天然生成。丽质:美丽的姿容。形容女子妩媚艳丽。 |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 |
天生天化 | 指天然生就。 |
天授地设 | 指天然形成。 |
物华天宝 | 物华:万物的精华;天宝:天然的宝物。指各种珍美的宝物。 |
出处: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chengyudaquan/135427352416695.html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描写天然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